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星红旗迎着太阳升,华夏民族养育着中国龙,千年文化一脉相承,经过风跨过霜,永远向往那条龙,自强不息的中国龙,亿万人口向往的梦,经过欺凌,受过苦,沉睡的巨龙已觉醒,万里长城万里长,亿万人口载着亿万龙,巨龙腾飞,谁也不能阻挡,亿万人口载着中国龙。一条龙,带着万里长城的雄伟,带着黄土高原的博大,带着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带着喜马拉雅山的深邃,带着长江一泻千里的激情,带着黄河汹涌澎湃的咆哮带着五十六个民族的骄傲。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的神话或传说中,龙作为一种神异的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九不像”之形。在国人心中,龙具有非凡之能:他有鳞有角、有牙有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能电闪雷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遗迹,从原始的陶器到殷商的青铜,从战国的玉器到秦汉的瓦当,从隋唐的铜镜到宋元的金器,从明清的木器到近代的工艺,龙的形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各种艺术作品、语言文字,各类物品及饮食领域,都不乏龙的形象。更何况,龙的形象还涵盖、浓缩、沉积着华夏儿女强烈的感情、思想、信念和期望,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发祥与文化肇端的象征。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在内蒙古、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的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都曾出土过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这些龙的形象,或身躯粗壮,长吻平鼻,犹如猪形;或昂首弓背,眼眶和鼻端向上凸起,取象于颚;或身躯弯曲细长,无足无爪,近似蛇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远古时期,龙的形象不一而足,没有统一的说法。直到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龙的形象才有了较初步的规范,龙的特征也越来越多,变得日益复杂与威武。在语言文字中,甲骨文中的“龙”字是个标准的象形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意念中它该有的形象。而青铜器、玉器上的龙纹,也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安徽阜南曾出土过一件商代盛酒器——龙虎铜尊,其上的龙形象就是从相关动物中选取某一部分,经重新组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时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在常用的饮食器皿和一些灶具上,都很容易见到龙的形象,它或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是营造了一种庄严,尊贵的气氛。众神亮出,指尖的光环。瑞雪飘飞的岁末与岁首,华夏儿女早把一个昂扬的图腾迎面展开。一条条中国龙,立于一卷丝绸或者宣纸之上,翱翔的舞姿,闪光的鳞片装点着大地回春的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岁月的尘埃,正从天空的深处,一粒一粒地隐去,滑翔在大风之中,是你照亮山水的翅膀。十二生肖中的你,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一个永远也无法解开的谜团,一个神秘的化身。从亘古时代,鸿蒙之初,你便被高高举起。百鸟之灵,腾云驭雾。立天地之间,集群兽之慧,居万象之首。孕天地合璧之精华,凝江河山岳之血脉,勇猛威武,神气贯通。以草木为毛发,以海洋为胸襟,以日月为肝胆,以星华为眼眸。让我们深深敬仰,面对一个藏有你身影的历史,和历史之上古老的民族。把目光放出去,一声巨吼,把天空喊醒,把深埋在严冬的百花,也突然喊醒。空灵地伸展,流淌出几千年的企盼,浸润着一代代苍茫的想往。守候在季节的二十四个画面里,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祈求你的护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深邃,一群群石匠,弯下腰去,挥动着凿刀。一刀便凿开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刀便劈出一段幸福的人生。压抑不住激动的胸口剧烈起伏,臂膀张扬成各种角度。这是真实的龙在盘桓。从酣睡中醒来的中国龙,一步一回头,崛起的都市、靓丽的农村,与渐行渐近的片片桃花连成一体,你在前方引领,穿越了千年风雨,也震撼了千年沧桑。此时,天荒地老是超越生命的唯一意象。龙飞过的地方处处逢春。春,满怀爱意的春,伸出了温馨的手臂。揣着翡翠的绿茵,蕴着希望的绿茵,怀着梦里蓝天的绿茵,一棵棵幼苗落土了。它们扎根于深土,尽情复苏梦翠绿绿的图画。于是我们培土,浇灌修枝,让幼苗在初垦的田野上,自由地呼吸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没有色彩的地方创造色彩,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创造声音,在没有奇迹的地方创造奇迹。即使是了无生机的荒原,顽石也会在阳光和树影间微笑。有一种希望叫腾飞,有一种腾飞叫龙年。在饮食领域,人们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耳熟能详的食品就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斗虎、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有“龙”字的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而在节令食俗上,元朝时就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人们为表达对丰收的期盼,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盛行吃面食的风俗:当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做的烙饼叫“龙鳞”,连普通的饺子也称为“龙牙”。此外,在热闹的元宵节上,人们都要大舞龙灯;当端午节来临时,大家还会在震天的锣鼓声中观看龙舟比赛。这就使龙的概念,与日常饮食、文化活动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传统的春节可以在街道上、家庭门口的红灯笼、红福字、红对联,五颜六色、灿烂耀眼的灯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年货商品,大街上、菜场里拥挤的人群,社区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体群众活动的热闹气氛中得到体验。源远流长的中国龙文化,滋养了世代华夏儿女,并赋予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积淀着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在龙年里我们要以龙的气魄迎接挑战,以龙的姿态放飞梦想,让祥龙护佑着中华儿女奔向新的目标。(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