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中,洛阳旅游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洛阳元素持续出圈、汉服游再次成为洛阳旅游的王牌。春节假期8天,洛阳市累计接待1113.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9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2019年分别增加280.54%和345.36%,同比2023年分别增加87.51%和156.88%。那么,洛阳旅游缘何突然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洛阳市区旅游由点到面的崛起。

过去,在应天门遗址保护工程没有复建之前,洛邑古城没有爆火之前,洛阳市区旅游仅限于丽景门十字街一线。城门+小吃街难以形成多样化的沉浸式旅游环境。应天门遗址工程复建以后,应天门+天堂明堂+九州池为代表的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丽景门+十字街为代表的金元古城、文峰塔+汉服拍摄等为代表的洛邑古城,三个古城遥相呼应。洛阳旅游从点到面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洛阳旅游从此焕然一新。

二是单体建筑应天门带来的巨大效应。

应天门复建以后,天子三出阙的皇家城门,气势恢宏,一定程度弥补了前期明堂天堂因考虑遗址保护而存在的设计弊端。应天门可谓是隋唐洛阳城的点睛之笔,应天门与天堂明堂遥相呼应,再加上皇家园林九洲池一期的建成开放,直接带活了整个隋唐洛阳城洛阳宫城区,这就是“天门”单体建筑的巨大带动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洛阳从老三篇向新三篇的过渡。

过去,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是洛阳的老三篇。虽然老三篇文化底蕴足够出色,但是与新时代的文旅融合的趋势相比,洛阳的老三篇显得活力不足,洛阳旅游有“吃老本”的嫌疑。洛阳如果要想成为顶级旅游城市,新三篇势在必行。经过多年谋划,

而今,“东方博物馆之都”、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成为国内外游客“打卡”的洛阳历史文化新地标,洛阳基本完成了从老三篇到新三篇的过渡。

四是洛阳旅游从郊区游+山水游向城市旅游的转型。

无论是白马寺、还是龙门石窟、关林都是位于洛阳的东郊、南郊,老君山、白云山等更是在南部山区。城市旅游方面市区一直缺少影响力的景区。近年来隋唐洛阳城、洛阳金元古城、洛邑古城等城市区景点崛起后,洛阳也完成了从郊区游+山水游到城市旅游的转变。以后的洛阳旅游将不再是各个景点的走马观花,而是行走在城市的街头沉浸式去感受十三朝古都市井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是洛阳汉服产业的基本形成。

遍布洛阳景点周围的汉服店与随处可见的专业摄影从业者是洛阳汉服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我们不知道是洛阳旅游带火了汉服产业还是汉服产业带火了洛阳旅游,但洛阳的汉服产业已无形中形成了汉服设计、生产、销售与租赁,化妆与造型,跟拍等一条产业链。汉服爱好者在过去略显小众的群体正在引领新的旅游风尚,摄影师这个过去似乎即将失业的职业在文旅融合的汉服产业链下重获新生。

重获新生的何止是摄影师这个职业,更有这个城市的夜经济、路边摊,餐饮住宿出行等等旅游相关产业,洛阳这个城市迎来了十大厂矿时代后难得的生机与活力。洛阳旅游崛起后,洛阳这个十三朝古都或将重获新生!

那么洛阳旅游火爆的背后还有哪些隐忧,下一期我们继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