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说:“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习惯就是人们长时间养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基本方法,有好的习惯的人做事都会有好的结果,而坏习惯的人往往难以成事,因而,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养成的,要想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应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学习好的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高效能人士应该拥有哪些习惯呢?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告诉人们,高效能的人士有7个好的习惯,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做到这7 好的习惯。

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被称为“商界教皇”、“管理领袖中的领袖”汤姆·彼得斯称赞《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本能改变你命运的奇书!”

01

七个习惯概述

1、这七个习惯是什么

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以原则为中心的人,对自己的选择胸有成竹,无论结果怎样,都能专注于此,并且心安理得,内心没有羁绊。

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一生。”

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会失去自己的家庭;一个以家庭为重的人,可能会丧失精彩的人生。只有以原则为中心,构建自己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地推进人生。所以要以原则为中心来构建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定势。作者所说的原则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是个人领域的习惯,能够让人从依赖型人格走向独立型人格。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是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能够让人从独立型人格走向互赖型人格。不断更新则是为了更好消化和发展前六个习惯而持续进行的验证与升级,能够让人实现螺旋式上升。

2、思维定式与思维转换

在学习所有七个习惯之前,要先认识到思维定式的存在。思维定式就是人的惯性思维,就像人们常说的套路。比如下图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老太太还是一个少女呢?

其实两种都可以看到,这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了关注的重点不同。

一旦人们用惯了一个套路,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条件反射出该套路的操作模式,从而造成无法就事论事地、全面地、有创造性地分析并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在每次处理事件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不要随便轻易陷入思维定式。

同时,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事情,是一种非常强的自我进化的能力。新习惯的养成实际上就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事情,也就是思维转换。

换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并形成习惯,就会产生更高效的思维定式,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这种思维定式。

02

七个习惯分述

1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具体表现为主动选择和专注影响圈。当人开始学习这个习惯,为自己的行为主动负责时,就意味着开始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了。

1)主动选择

无论做小事还是大事,行动是第一位的,只有积极主动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

亨利·戴维·梭罗:“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有能力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柯维认为:“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人类最终极的自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你作为一个人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作者史蒂芬•柯维也认为:一个真正主动积极的人,会发现从刺激到反应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叫做选择。那些有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的人,不会轻易地放弃独立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有的人相信基因决定论,认为自己的脾气是天生的;也有的人相信心理决定论,认为自己的暴脾气源自在原生家庭遭到的虐待;还有的人相信环境决定论,认为周围的人都充满恶意,如果不够暴躁就很难生存下去。

所以,有大量的人的行为都是直接从刺激到反应的,这三种论调实际都是把责任推向了外部。

比如小时候我们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不好好上某门课,这实际就是把自己学习宝贵知识的选择权交给了老师。再比如长大了可能会因为想让妈妈高兴,而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这实际上是选择了让妈妈高兴而违背自己的内心。

自由就是打破社会的惯性,就是能够发现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巨大空间。人们只有发现了这个空间,才会去选择换一种方式来应对刺激,而不是轻易放弃选择的权力。

所谓主动积极就是采取主动方式,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积极主动不仅是人们行事的态度,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等待,等待就是被动行为,还会贻误时机,错失良机。

好的机遇是等不来的,有好的成效的人往往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最后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积极主动与被动消极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提高20%-50%的效率,如果能力强,差别就更大了。

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当受到外部环境制约时,就会努力创造机会,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不断拓宽发展的空间。

采取主动不等于是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依据原则及价值观来下决定的,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的冲动行事的。

2)专注影响圈

除去没兴趣、不关注的部分,所有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内,而其中有一部分则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这是影响圈。

消极被动者由于焦点在关注圈,生活中充满了焦虑、痛苦、指责、抱怨等,最后会缩小自己的影响圈。积极主动者能够专注自己的事,积极面对并主动想办法改进自己的问题,因此会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士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把精力放在影响圈中。

2 习惯二:以终为始

法国的思想家蒙田曾说过:“如果一艘帆船没有明确的航行目标,那任何风向对它来说都不会是顺风。”人生就像航船,没有目标,就会顺水漂流,永远不知道要到传到地方去,在什么地方停泊。

对于一个人来说,目标很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如何能找到想走的道路?

目标引导行动,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通往成功的目标错了,那每一次行动无疑加快了失败的步伐。有些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却毫无成果,这时才发现追求成功的目标错了,但是为时已晚。

以终为始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在做任何事之前先确定目标,认清方向,再以目标倒推要做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最开始的目标、计划、愿景是什么,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永不懈怠,这样就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原目标,迷失行动的方向,误入歧途,走冤枉路。

柯维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面临着两次创造,一次是在头脑当中创造出来,一次是在实际生活当中创造出来。

假如要做的某件事情在脑中的创造部分对应着人们平常所说的领导的话,那在实际行动过程中的创作就是管理。管理是要把事情做好,但是领导是首先得知道做这件事情是好的。

以终为始是说人们在做任何计划时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规划自己的人生,并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偏离航向。扮演好领导的角色,想清楚自己的个人使命、基本原则、方向、目标等之后,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才能够做到以终为始。

3 习惯三:要事第一

歌德:“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我们每天总会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处理,常常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有时候忙是真忙,也是瞎忙,因为忙得没有章法。

可是为什么高效能人士总能有条不紊地工作呢?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用科学地划分工作的轻重缓急,如何用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从而使自己的工作忙而不乱。

要办的事情分为4类,即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首先是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因为只有这样紧急的事情才会不断减少。第二是要学会责任型授权,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明确责任与奖惩,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而非具体事项的指导。

1)时间管理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可以把事情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

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可能有家庭、事业、孩子等,但是这些很可能都是不紧急的。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没有截止日期,常常会被人们一再推迟.一旦有了空闲时间,人们则去做那些不重要且不紧急的琐事,最终人们不得不陷入到处理紧急事件的焦虑状态。

其实我们大量的时间应该花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因为只有这样紧急的事情才会不断减少。

2)学会授权

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时间,还需要学会授权。授权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给他人。但是很多人授权经常失败,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却还是自己事事亲为,这就是指令性授权。

指令性授权是把事情授权给别人之后,仍然还要去指挥,更像是一个领班。责任型授权则是双方对于需要达成的结果,以及责任与奖惩进行充分沟通,此外还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陷阱而非具体事项的指导。

3)投资情感账户

从独立型人格转换为互赖型人格的关键是投资情感账户(表示人际关系中相互信任的一个虚拟账户),比如学会理解他人、注意社交细节、遵守承诺、明确期望、保持正直诚信、勇于道歉、无条件的爱等。

情感账户的收支是要平衡的,如果不断地从情感账户中取钱,账户枯竭、透支之后,人与人之间就会难以沟通了。比如妈妈不停地唠叨、指责、批评自己的孩子,等孩子到青春期的时候,可能就会突然闹别扭,甚至离家出走。

4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互敬、互惠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合作双方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轻易退缩,通过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以此达到双赢。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而是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争取互不损害,利己又利人。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对于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都不要排斥对方的看法,而是要尊重差异,要以合作的最终目的为方向共同进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双赢效果。

实现双赢的前提是与对方的情感账户中有足够的互信。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双赢,可以选择不合作。不合作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因为至少双方没有投入更多的成本,也没有浪费更多的精力。

关于如何达成双赢的方法,在作者的另一本书《第3选择》中有详细的介绍

5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就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人性中闪光的亮点,更要敢于直面自身的丑陋。

知彼就是倾听别人的心声,理解并接纳对方,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和认可,达到敞开心扉,坦然交谈的空间。

知彼不只是要了解别人,还要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的缺点和错事找正当的理由和借口,多用包容的心态体谅别人。

解己就是解剖真实的自己,自我分析反省,看清自己的缺点,这需要勇气,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少为自己找借口,多为自己找方法。然后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知彼解己就是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手法,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知彼解己是同理心交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般有两种形式:移情式聆听、自传式回应。

1)自传式回应

自传式回应有四种表现: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价值判断是对别人的观点只有肯定或否定,比如“你这样做不对,这样做水平太低了”。

追根究底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探究别人的隐私,比如“我估计是你童年有过问题,头受过伤”。

好为人师是以个人生活经验,向别人提供指导,比如“你应该试试这个,我上次试过那个就挺好的”。

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动机,比如“我都辞了,你也辞了吧,干嘛对自己这么苛刻啊”。

2)移情式聆听

移情式聆听需要倾听者代入表达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移情不是同情,而是共情,是同理心。在沟通中,如果多一些移情式聆听,少一些自传式回应,就能够增进彼此的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是在做自传式回应的时候,应该尽力扭转局面,转为移情式聆听。比如“对不起,我刚才并不是真的努力去理解你,我们可以再来一次吗?”

案例:儿子不愿上学,爸爸该如何聆听

一个孩子过来跟爸爸抱怨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我们班那个同学就辍学了,回去开了一个修车厂,我觉得人家就挺好的。”

移情式聆听的爸爸会说:“我能看出来,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儿子接着抱怨:“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就不实用。”爸爸接着说(没有评判,也没有反问):“你觉得读书对你没有什么用。”

儿子说:“对,你看我那个同学,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爸爸接着陈述:“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父亲内心肯定也很难受,但是如果讲出自己的想法的话,就会与跟儿子形成辩论,最终达成的结果就是儿子会认为父亲不理解他。

儿子听了父亲这么说,觉得自己被理解,所以说:“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以后他也会后悔的。”

父亲没有兴奋,而是说:“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儿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教育程度不高,会很吃亏的。”

然后爸爸接着说:“你认为教育很重要?”儿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我妈妈吧?”

父亲:“你不想让你妈妈知道?”儿子:“不是啦,跟他说其实也没什么,反正她迟早都会知道。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父亲只是一遍遍地讲出了对方的感受,什么都没做。孩子就跟自己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痛苦的根源是考试成绩很糟糕。

6 习惯六:统合综效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我们才能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为什么成功人士们总能很快地取得别人的信任并在困难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呢?因为他们认为圆满人生不仅限于个人的成功,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成功、团队成员的共赢。

1)沟通的层级

统合综效要求我们要相信别人的优势和优点,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提升自己。大自然就是统合综效最典型的结果,比如灌木、草、微生物、动物等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最好的效能。

我们和他人之间要能够达成统合综效,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创造性地合作。沟通有三个层级,一种是互相提防,是有输有赢的,是一种零和博弈;第二是互相尊重,结果是妥协;第三个层级才是统合综效,结果会实现双赢。

2)尊重差异、调动创意

要达成统合综效,需要做到两点: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才能化阻力为动力。

作者在书中说:“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有分歧才有收获。”

比如第一步可以说:“你不同意我的意见,那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当对方表达了看法之后,可以说:“咱们能不能一块儿创造一种更好的方法呢?”、“你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设想一种更好的方法?”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心智,采取的态度不同,采用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如果采用敌对的态度,这时候1+1不是等于2,而是0.5;采用折中的方式就是1+1=1.5,而合作就是1+1=2,而创造式的合作则是1+1>2。

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就是既不是按照我的方式,也不是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在你欣赏我我称赞你的气氛中共同去创造第三种选择,追求1+1大于2的创造式的合作模式。

7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就是一个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不断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和发展前六个习惯而持续进行的验证与升级,能够让人实现螺旋式上升。螺旋式的上升包括四个层面,分别是:智力、身体、社会、情感和精神。

在智力层面可以考虑读书、写作等,在身体层面可以运动健身、健康饮食,在社会和情感层面可以多做贡献、投资情感账户,在精神层面可以拥有自己的哲学,有一套解读世界的价值观,追求更高级的认知能力等。

不断更新需要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 ,经常并持续运用好这4个层面,不断迈向新的成长之径,从而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身体层面的自我更新等同于强化个人愿景(习惯一)。身体是自己,自己可以支配。呵护身体,就要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在强体健身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增强积极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不需要被动地承受他人的行为后果。

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动机不正,诸事不顺。

精神层面的更新等同于强化自我领导(习惯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核心的正确原则,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坚持正确原则做事,让个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智力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能力。对事情做出明智的判断,使我们的思路清晰明了。

智力层面的更新等同于强化自我管理(习惯三),它帮助我们优先安排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和精力的目标与活动,然后围绕这些组织并开展活动。

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要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教育,才能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

社会/情感层面更新,让你能够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专注于自己的影响圈,能移情聆听,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对方,真诚尊重彼此的差异,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高兴。它是实现真正的理解和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并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实践习惯四、五、六的基础。

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8、 7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7 个习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越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有效地实施目标(习惯二),把要事放在第一位(习惯三);越能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是个人成功的3 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是公众领域的成功,而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持续成功的动力。

个人的成功只是人生价值的部分体现,从“小我”走向“大我”才是成功的人生。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士,不能只停留在第1-3个习惯上,还要不断与他人合作,培养第4-6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而要立于不败之地,还要不断更新自我。

这七个习惯,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七个信条。

结束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世界顶尖级培训和管理咨询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是入选25位推动美国历史进程的人物之一。

柯维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曾给克林顿、奥巴马等4位美国总统做过辅导或者顾问,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财富》杂志100强企业中有90%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5%的企业家或高管是他的受教者。

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以来,在全球70个国家以32种语言发行,稳居亚马逊书店、中国各大书店最畅销书籍排行榜,长销不衰,超过一亿册,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书籍”。

与其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作是经济类书籍,不如把它看作成功学更让人容易接受。因为这本书是教人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何才能高效能做事。

柯维提出人是逐渐成长的,从依赖、独立到互赖,在这个过程中,人也逐渐成熟。成长的过程就是习惯培养的过程,好的习惯培养好了,人自然也就成长了、成熟了。

>End

本文转载自“领导者养成笔记”,原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解读(建议收藏)》。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