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在美国够了,在海外肯定不够。”

4月8日,某自媒体发文称,“海淀鸡娃”的公众号,看似是分享教育干货,实则是利用焦虑感来“带货”。

父母要么北大清华,要么留学海归,利用各种花式教学,“鸡出牛娃”:“7岁可以读原版哈利波特;6岁学完全部小学数学;1岁英语启蒙,3岁学会小1000英语单词……”

焦虑,已然成为营销的手段。

少年焦虑升学,中年焦虑提升,老年焦虑健康……

你焦虑,所以你买单。

但有时候过度焦虑,买单却无法解决,只给内心带来阴影。

肆意横飞的焦虑中,我们何以自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海淀鸡娃”事件,只是鸡娃潮流化的一个体现。

鸡娃,意思就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让孩子进行高强度的学习。那些中产阶级家庭的父母们,试图让自己的孩子们通过拼搏,变得脱胎换骨、超凡脱俗,从而跨越阶层,走上人生巅峰。

于是各种花式鸡娃应运而生,素鸡(琴棋书画素质教育)、荤鸡(应试教育)、家鸡(在家辅导)、自鸡(家长自我提升以教育子女)……通过这些方式,助推孩子上岸考学成功。

当然有时还会事与愿违:不耐鸡(孩子受不了鸡娃方式)、鸡不出来(孩子没见任何长进)。

在某鸡娃群里,有一份日程表,幼儿园的孩子从7点钟起床后,要完成英语、阅读、网球、数学、诗词等5、6项学习内容……当人们看完这些学习安排后,立马感觉打满鸡血,即使没有娃,也想鸡自己。

其实焦虑并不仅限于娃。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社会性焦虑似乎是全年龄段的。

小学生,为了进什么初中、高中,甚至考什么大学而焦虑;

二十多岁的社会新人,为了车、房而焦虑,有些人还为此产生恐婚症;

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中年危机而焦虑,时刻担心被“内卷”边缘化……

假如对年龄的焦虑感受不够深刻,还有更多标准让焦虑更加具体化。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年龄、年薪和存款对照表。通过对照,你将会更懂得自己所处的段位:

出生于1990年 年薪26万 存款10万

出生于1989年 年薪28万 存款20万

出生于1988年 年薪30万 存款40万

出生于1981年 年薪44万 存款180万

出生于1980年 年薪46万 存款200万

你以为达到以上标准就高枕无忧吗?

最近,胡润研究院刚发布了所谓的《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抛出了更为进阶的标准:中国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00万元,二线城市是1200万元,三线城市是600万元。

如果你接着搜索下去,成功人士还有更多更细的标准。

总有一款焦虑,能让你对号入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墨菲定律》中说:压力是双刃剑。控制好了可以激发潜力,控制不好就能吞噬你的生活。

有时候焦虑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是由此变得一地鸡毛,更加难以收拾。

关注了“海淀鸡娃”相关公众号的网友纷纷表示,看了文章自己感到特别焦虑;团购的绘本质量有问题;购买辅导材料太多,根本看不完……

过度的焦虑,有时候是因为未知。

好比有人跟你说,要想证明你足够强,你得打死一只老虎。并且让你产生某种焦虑: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不能打死一只老虎呢?接着利用焦虑卖给你一堆打虎技巧和攻略。

但真的老虎来临时,这人却跑了,留下你一人独自面对那只白额大虫。

问题在于,你了解老虎这种生物吗?打死老虎可以借助陷阱,可以与人合作。你又不是武二一般的天神,何必在这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上死磕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度地焦虑,有时是因为目标太大太广,难以完成。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有个27岁的东北女孩闫晶。她漂泊在北京,住在狭小的出租屋,每天都疲于奔命。

他每天要上8节网课,没时间吃饭喝水,坐得腿脚发麻也只是换个坐姿。如此努力,只因她有个目标:她想在北京,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买套房,就像给人生穿上了一套盔甲。

我们总是活在各种期待中。无处不在的期待包围着你,让你制定一个又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产生一个又一个焦虑。

焦虑变质成为一种精神自虐。

前不久,34岁的包钢工人跳进高温钢炉,令人惋惜不已。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只因这个工人拿着并不高的工资,却想通过高杠杆炒股一夜暴富,在一天亏损6万多元后,因为无法偿还所欠债务,他选择走上绝路。

那些被外界强加的人生焦虑,有时候会产生难以挽回的恶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策·韩策》里,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韩与秦为盟,楚攻韩,韩遣使求助于秦。

接见韩使的,是秦宣太后芈月,她说:当年我侍奉先帝时,先帝把大腿放我身上,我承受不了;但全身压在我身上时,我就不感到累了。如今帮助韩国,兵粮少了没效果,如果要彻底救韩,就得日费千金,只费劲没好处的事,我们是不会做的。

芈月用雷人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适当的压力加上适当的好处,才能真正办好事。

焦虑有时候也并非一无是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提出: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呈现倒U形的曲线关系。

工作效率最高时,便是当人们的焦虑状态处于中等水平时。

适中的焦虑,会让人产生适度兴奋,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某项工作。

焦虑强度过低动力不足,强度过高则会扰乱正常思维。

这说明,通过调整目标和压力,将焦虑调整在一定范围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需要摆脱那些外界强加给自己的,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

一旦发觉自己被焦虑包围时,就需要适度进行目标的调整:

把那些大的,让你焦虑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低一阶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当你逐个击破每一个小目标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由此又向前踏出了稳健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