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中医又称“肝斑”、“黧黑斑”,是一种后天性黑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其境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面部,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本病常见于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可发生。如发生于孕妇,称妊娠性黄褐斑,可于分娩后逐渐消失,无需治疗。

本病病因病机较复杂,多与肝、脾、肾功能失调、胞宫失常及冲任损伤,导致气血不调、精血不能上荣于面(虚证)或痰浊瘀滞凝聚于面(实证)而发病。临床治疗除辨证施治内服中药外,辅以中药面膜外治,疗效颇佳。

中药面膜方:

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僵蚕、白鲜皮、丹参、牡丹皮。上药等量共同粉粹过100目筛,装入干燥瓶中贮存备用。

用法:

取上述药粉30克,加入珍珠粉10克,加适量蜂蜜和白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保留20~30分钟,清水洗去,每日1~2次, 20日为一疗程。

方解

白菊花清热解毒;白芷、白茯苓、白鲜皮解毒燥湿;白及、白僵蚕、白芍、丹参、牡丹皮凉血活血、祛瘀生新。

《本草新编》曰白僵蚕“去皮肤诸风,能灭黑干及诸疮瘢痕”, 《中华本草》曰白芷“去面gan疵瘢”(面干、面gan即指黄褐斑) ;

《海药本草》曰珍珠粉“除面gan"、 “解毒生肌”。

药味具体介绍

1、白芍

苦;酸;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2、白芷

《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3、白茯苓

白茯苓,主胸胁逆气,腹中痰水,忧恚惊恐,寒热烦满,心下结痛,咳逆舌干,水肿淋结,五劳七伤,安胎气暖腰膝,生津液健脾驱痰火,益肺利血,渗湿安魂,却惊开胃浓肠,上以渗脾肺之湿,下以伐肝肾之邪,故为利水燥湿之要药

4、白芨

苦甘,微寒,性涩。入肺经。

【功能主治】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5、白僵蚕

味辛;咸;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主惊痫抽搐;中风口㖞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6、白鲜皮

苦;咸;寒

【归经】脾;肺;小肠;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7、丹参

味苦,平,微温。入心、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症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

8、牡丹皮

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