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一度被称作“神药”,因为大剂量可以解热镇痛,而小剂量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突发事件。但也有人因此突发了心脑血管事件,如脑梗。刘叔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至今惊惶失措。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与环氧化酶COX-1的活性部位的羟基发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导致COX-1失活,从而阻断了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TXA2的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服用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是预防卒中,为何又导致脑梗的发生呢?

这就不得不说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了。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所以临床上常用奥美拉唑搭配服用,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出血。这主要是因为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吃药多年的刘叔,在网上看到氯吡格雷可以在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情况下代替阿司匹林,于是他就想试一试。果然,在停用阿司匹林,换用氯吡格雷后,相应的胃肠道副作用减轻了,但他还得继续服用奥美拉唑,直到胃肠道不再有症状。

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P2Y12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抗血栓作用。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吃了不到2年的氯吡格雷和奥美拉唑,刘叔就突发脑梗,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氯吡格雷是前药,需要在体内代谢成氯吡格雷硫醇衍生物,才能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而这个代谢需要CYP3A4、CYP2C19酶的介导,其中CYP2C19酶的代谢途径非常重要。奥美拉唑是CYP2C19酶抑制剂,使得氯吡格雷只能少量地转换为活性产物,从而抗血小板的功效大大下降,增加了脑梗的发生风险。

刘叔不懂这些药学知识,私自用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实,生活中就怕那些懂一点药学知识的患者,他只知道氯吡格雷可以代替阿司匹林,但不知道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用药禁忌。如果一个患者对于药物知识一窍不通,他会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根本不会出现乱用药的现象,也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除了奥美拉唑,还有一些CYP2C19酶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氟西汀、氟康唑、环丙沙星、西咪替丁、卡马西平、氯霉素等,需要在服用氯吡格雷时,避免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叔胃肠道还有症状,但又需要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以他可以选择用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来替代奥美拉唑,因为这两种拉唑类药物受CYP2C19酶的影响较小。可当医生建议刘叔服用这两种拉唑药物的时候,刘叔如惊弓之鸟,说自己的胃肠症状不是很严重,暂时不服用拉唑类药物了。

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无规律,让无邪入侵,体内寒气增加,阴阳失去平衡,胆汁减少,食物不能充分分解代谢,部分胆 汁逆行返流入胃,对胃黏膜屏障产生破坏形成胃不好的情况,根在胆,下面下不去,上面下不来,根在胆

脂肪与胆固醇代谢主要依靠胆汁来完成,胆不好则导致胆固醇及脂肪代谢异常,就会容易出现胆固醇和血脂等指标异常,从而会导致血管壁钙化,血液中的脂肪浓度增加,导致血压异常等情况产生,所以说高血压的根源在胆,

抽空到田间刨些带根的树荣苦菜,取适量,加水煮之,入些许红糖,产于灌南,宜早春撷之,早撷之菜,润之于瘠土,红糖煮好后放入,煮的时候不要加,原产地连云港灌南,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平时食东西清淡些少油少食生冷油辣之物,晚上不要熬夜,多休息,晚上早点休息哈。

可见,一次心脑血管事件,给了刘叔多大的打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这也是非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处方,并且需要医生指导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切为了健康,希望患者在以后的用药过程中,一定要咨询医生,切勿私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