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一生为国,两袖清风,牺牲后遗体都没钱及时入葬,其精神也是代代传,李宏塔声称大钊的孙子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在神州大地上,李大钊这个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身为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生前的收入并不低,却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遗产

这股清廉的家风被他的儿子李葆华继承下来,哪怕李葆华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生活方面也始终简朴。

李葆华过世后,有记者询问他的儿子李宏塔继承有多少遗产。

在李宏塔看来,身为李大钊的孙子,物质遗产不重要,先辈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已足够他受用终生。

李大钊:两袖清风,一心奉献

说起李大钊留下的精神遗产,人们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共产主义。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积极地宣传科学、民主精神。

奋不顾身地与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渴望挽救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然而,他领导开展的一系列运动威胁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

那是动荡的1927年,年仅38岁的李大钊同志在北平被捕。

北洋军阀政府对其施加了严厉的酷刑,可奈何李大钊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

4月28日,气急败坏的北洋军阀政府下令将李大钊绞杀,李大钊面不改色,走上了绞刑架。

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就这样被残忍杀害。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逝者已矣,李大钊牺牲后应当早日入土为安才是。

可李大钊的遗体被安置在寺庙中六年,最后在北京大学师生和其生前好友的帮助下,才得以公葬。

这背后并非有反动派阻挠,而是因为他留下的遗产仅有1块银圆,根本不够操办后事。

他的家中更是家徒四壁,没有一个可供典当的家具。

不仅家具破破烂烂,李大钊年幼的孩子们衣服上也全是补丁,实在凑不齐钱为李大钊安葬。

殊不知,当时北京大学给任教老师开的月工资为120元。

更何况,对才华横溢的李大钊而言,稿费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这些在那个年代,本可以保证一家人都过上富足体面的生活,可李大钊每个月都要先拿出80元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余下的工资不是用来资助交不起学费的贫苦学生,就是接济家里揭不开锅的同僚。

北京大学的财务处,时不时地就会收到李大钊预支工资的欠条,那是因为他又要自掏腰包慷慨助人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他自己家中需要为柴米油盐发愁。

身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终日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布衫。

即使上班路途遥远,也从不搭车。

就连唯一爱好的风琴,也是从旧货市场上低价淘来。

为了维持李大钊一家人的基本生活,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不得不每个月提前把李大钊的一部分工资,亲自交给其夫人赵纫兰。

即便是这样,李大钊一家人也仅够温饱而已。

不过孩子们在物质上的清贫,都被李大钊在精神层面弥补回来。

孩子们喜欢下军棋,李大钊就用硬纸壳剪成棋子和棋盘。

孩子们没有玩具,李大钊就用淘来的风琴带着他们边弹边唱。

可惜这样阖家欢乐的场景,随着李大钊的离世戛然而止,李大钊遇害时他的长子李葆华刚满18周岁。

尽管父子之间真正相处的时间不超过十年,但李大钊的以身作则还是影响了李葆华一辈子。

“虎父无犬子”

他是李大钊长子,継承父亲革命精神,走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为人民奉献良多。

李大钊被捕的当晚,妻子赵纫兰和两个女儿也被一同羁押。

只有李葆华因为在同学家做客侥幸躲过一劫。

1927年6月份,他又在李大钊生前好友的掩护下化名为“杨震”,远赴日本留学。

并于1931年在日本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学有所成的李葆华毅然决然回到国内,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工作中去。

由于李大钊在世时,李葆华就跟随父亲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在经过了数年的学习与历练后,青年李葆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他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不管是交通联络还是营救同志,任何工作他都完成得一丝不苟。

当时的北平市委在他的领导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基础建设亟待重建,尤其是关乎民生大事的水利事业。

1950年,我国淮河流域遭遇强降雨,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巨额损失,治水之事已经不可再拖。

李葆华挑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为了根治水害,他和傅作义亲自跑到实地考察了半个月。

白天在崎岖蜿蜒的道路上记录、拍照,晚上就在简陋嘈杂的工棚里看文件。

这一干,就是整整12个年头,他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水利事业。

除了水利方面,李葆华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1978年,已经69岁高龄的李葆华被调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负责金融业的恢复和改革工作。

他将理论知识和银行骨干人员的经验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系统,人民银行在他的管理下焕发新的生机。

李葆华不仅在工作能力方面像父亲李大钊一样优秀,在个人品德方面也毫不逊色。

他在日常生活中不讲究吃穿用度,组织给李葆华配的公车,他几乎只有长途出差的时候才会乘坐。

就连女儿即将临产,也是用自行车送到医院,只因为那一条“公车不许私用”的规定。

李葆华的工资不高,家中经常出现食物紧缺的情况,他就扛起锄头自己种菜。

住的房子也早就破旧不堪,客厅里的沙发年久失修,坐下就是一个坑。

那个时候,已经是高级别领导的李葆华,完全有资格申请到200多平方米的新居。

但他从未向组织要过一针一线,也从未对自己的生活抱怨过一句。

在外,李葆华从不凭借父亲的光环炫耀自己。

在内,他也只是认真地同自己的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不能丢先辈的脸。

正如当年李大钊用行动教育了李葆华一样,其子李宏塔也将其以身作则延续下来的李大钊精神,用“清正廉直”四字书写、传承了下来。

祖父的精神遗产

“守常”精神代代传,面对记者采访,李宏塔回应,李大钊的孙子有精神遗产就够了。

儿时的李宏塔独自在托儿所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因为李葆华夫妻工作都太忙顾不上年幼的李宏塔。

在潜移默化之下,李宏塔渐渐地将报效祖国作为终身信仰。

1965年16岁的李宏塔就报名参军,主动要求成为艰苦的农垦兵。

对于李宏塔的工作,李葆华始终不闻不问。

李宏塔退伍后兢兢业业地从化肥厂工人干起,不怕苦不怕累的他很快就成了厂里的劳动模范,还得到了去大学进修的机会。

李宏塔大学毕业后,父亲李葆华已经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但他心里明白父亲绝不会借助权力替儿女谋取利益,自己也绝不会开这种口。于是李宏塔从最基础的技术员,一步一步踩稳脚步为祖国奉献。

1998年,李宏塔来到了距安徽人民群众最近的安徽省民政厅担任厅长一职。

在任期间,他始终遵守非必要绝不乘坐公务配车,终日上下班骑着一辆自行车,风雨无阻。

但凡是下乡考察,他从不提前向有关部门打招呼,而是直接进入村民家中,获取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年复一年,李宏塔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踏实,赢得了民众的认可。

2005年的一封举报信,却差点毁掉了他与人民的交往。

原来这年中纪委收到匿名举报,对方声称李宏塔仰仗祖辈和父辈的“威势”肆意敛财,坐拥豪车。

中纪委在经过一个月长期且细致地走访调查后,却并未发现李宏塔有任何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

调查组没有查到他任何贪污受贿的证据,却意外知悉了他一系列奉公为人的事迹。

李宏塔在职业生涯中负责过四次分房工作,共计200余套。

可这些房子没有一套落在了自己或者家人的名下,因为每一次他都主动将机会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同事。

而他自己常年住着一套老房子,他的儿子连自己的房间都没有。

就连2000年政府要为他改善居住条件时,他以“住习惯了”为由婉言谢绝了条件更好的新房子。

每一次政府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李宏塔永远是积极捐款的那一个。

举报信中所谓的“豪车”,只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

2018年李宏塔退休时名下的存款甚至不超过1万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外界仍然对他的财产状况感兴趣,在一次采访中,记者直接问及2005年李葆华去世后留给他的遗产数额。

对此他云淡风轻地表示,李大钊的孙子不需要物质遗产,精神遗产就已经足够。

因其卓越的贡献付出,2021年李宏塔荣获“七一勋章”。

如今包括李宏塔在内,在李大钊后辈的家中都挂着同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同志亲手书写,也是他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原件已经被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李宏塔等人家中挂着的是复制件。

李大钊先烈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但他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依然熠熠生辉,一代传一代,引领着子子孙孙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