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篇文章,我就简单和你聊聊其中的王力,关于他的家世鲜为人知,还是他出狱之后,接受叶永烈的访问,才难得的留下了其关于家世的叙述内容。

他的家世

“王力”这个名字是他的笔名,他的原名是叫“王光宾”,1943年的这一年,在山东工作的王光宾,写了一本名为《晴天》的小说,开始用了“王力”这个笔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年代,为了方便开展工作,王光宾化名为“王犁”,1940年,他从东北调去了山东的《大众日报》工作,三年后成为《斗争生活》的主编。在当主编的这段时间,他写起了小说。

在取笔名的时候,王光宾嫌“犁”的笔画太多,于是乎,就用了“力”这个字,于是乎,这一年,他正式用了“王力”这个名字。或许,连他本人自己都没料到,这个笔名会成为自己的一个人生符号。

1945年,他调任到华东局宣传部的教育科,担任科长的时候,因为大家伙都叫他王力,于是乎,他索性就把笔名当做名字了。以至于,后来提起王光宾都不知道是谁,但一提起王力就知道,哦!原来是那个鼎鼎大名的大秀才啊。

关于这个大秀才那些仕途上的事情,有不少文章和资料都可以看得到,但是,关于他的身世,反倒是没怎么有记录。而且,他本人也基本上没有说起自己的身世,哪怕是他的妻子王平权,也不晓得丈夫的家世。

还是在晚年的时候,叶永烈登门拜访,访问王力的时候,妻子才第一次听到丈夫谈起自己的身世,以至于她赶紧旁听,还拿着小本子认真的做记录。

王力出生于民国十年,他记得那一天,应该是阴历的七月初八。如果以公历来算的话,也就是1922年的8月11号。他的出生地是一个小地方,名叫崔堡镇,在江苏的淮安县,也就是如今扬州的宝应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力的父亲名叫王宗沂,王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从王宗沂往上五代都中过秀才,但功名也就被局限在秀才的范围内了,没有再更进一步。因为中不了举,也就当不了官,因此,王家基本上都是依赖着教书过日子。

王宗沂当过私塾先生,后来,被老家的小学聘请为校长。在王宗沂20多岁的时候娶了妻子,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晓得叫严氏。可惜结婚没过多久,严氏就病故了,打这以后,王宗沂就一直没娶妻。

直到50岁的这一年,宝应县一个姓汪的地主,看中了王宗沂的文采,就聘请他到家里当家庭老师。在汪家的日子是美好的,不仅包吃包住,有着不错的薪水,而且,还在这里遇到了他下半生的缘分。

汪家的老太太很喜欢家里的这个教书先生,看他都50岁了还孑然一身,心下不禁心生怜悯,于是乎,老太太就把家里的一个姓朱的丫鬟,许配给了王宗沂。而这个丫鬟当时才20岁,和王宗沂相差了30岁。

当然了,在那个时代,年龄并不是问题,两人结婚后,丫鬟生下一个孩子,这让王宗沂十分的高兴,毕竟是半百得子,那叫一个激动。于是,他给这个孩子取名王光宾,也就是王力。

至于为何王力从来不对外人谈起自己的身世,他也没有给出原因,或许是因为自己母亲的身份,是一个丫鬟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力告诉叶永烈,他曾经也专门去打听过母亲朱氏的身世,但是所得甚少,就连母亲的名字,是哪里的人,他都不晓得。只知道母亲是因为家贫,被卖到汪家的,汪家人对母亲也挺好。

生下长子王力之后,朱氏又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二儿子叫王光宵,女儿叫王光安。

王力出狱的时候,老二住在江苏盐城,他的妹妹加入了我军后,跟着第二野战军南下成都,打那以后就一直居住在成都。

王力和妹妹的感情比较好,在他晚年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妻子王平权上了年纪,一个人也难以照顾周。还好妹妹从四川赶来上海,照料着哥哥,妹妹也陪着哥哥度过了,他晚年那所剩无几的光阴。

王力的身世也是挺坎坷的,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父亲去世的十多年以后,母亲也去世了,在淮安的那个小县城,王力度过了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