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2日,老红军邱一涵逝世。噩耗传开之后,许多老同志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

葬礼当天,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省长惠浴宇与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亲自扶灵,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为这位平江女儿送行。

走完长征的女红军

1907年,邱一涵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父亲邱紫霞是共产党员,在铜鼓县苏维埃政府当过财政部部长,哥哥邱炳也参加了革命。

受父兄的影响,邱一涵早早地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4年,万里长征开始了。作为踏上长征路的30名女同志之一,邱一涵被派去照顾伤员、病员。

她以前缠过小脚,因此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要比一般人困难。但是她一点也没有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爬雪山时,邱一涵有一次摔倒了下来,时任军团政治部主任的丈夫袁国平很担心,让她坐到马背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国平

可是她坚决拒绝了这种“特殊化”待遇,宁愿把坐骑让给重伤的战友,自己拉着马尾巴爬过雪山。

解放后,有一次儿子袁振威问母亲:“同学都说爸爸长征的时候骑过马,是吗?”

邱一涵回答说:“爸爸自己很少骑,都是给伤员骑。”

直到邱一涵病逝后,袁振威才知道,母亲口中的伤员,就是开国上将唐亮。唐亮后来谈及长征时曾感叹道:“没有袁主任的马,我是过不了雪山的!”

邱一涵与丈夫袁国平,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互相扶持,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她虽然身体纤弱,但是一直跟随丈夫斗争在前线,曾在中共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中为了救一名受伤的战友,落下了右臂残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邱一涵和袁国平被派往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工作。

袁国平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邱一涵先后担任宣传科科长、组织科科长,大家都亲切地管她叫“邱大姐”。

这对革命伴侣本以为能相守一生,一起迎接胜利的到来。但是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袁国平壮烈牺牲。

邱一涵得知噩耗后,犹如万箭穿心般痛彻心扉。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都会久久凝视着丈夫的遗像,回忆从前的点点滴滴。

邱一涵心里明白,丈夫是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爱人的遗愿继续战斗,告慰丈夫在天之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国平

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振作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空前绝后的葬礼

1948年,邱一涵在组织的安排下到达已经解放的大连工作,儿子袁振威进了大连“三八”子弟小学读书。

邱一涵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苛,经常告诫儿子:“不要把父母的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要忘记社会给予的一切优越条件,依靠自己去生活!”

建国后,袁振威为了上学方便,想买一辆自行车。

结果母亲对他说:“全国刚解放不久,国家还有困难。不是还有许多同学连学费也交不起吗?你应该多看看他们。”此后,袁振威再也没有提买自行车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11月2日,邱一涵积劳成疾,在南京因病逝世。

她是红军中为数不多走完长征路的女战士之一,一直被同辈人尊为“老大姐”,被青年同志称为“革命妈妈”。

邱一涵走之后,宋时轮、唐亮、钟期光三位上将和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扶灵,南京的上万群众前来哀悼。

下葬那天,长长的送葬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当年参与送行的一些老同志几十年后回忆起来仍不禁感慨:“那场面在江苏真是空前绝后。”

邱一涵病故那一年,袁振威还不满十八岁。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主动承担起了抚育烈士遗孤的重任,把袁振威接到自己家中,交给夫人亲自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振威

他对袁振威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虽然你喊我叔叔,我承担的却是做父亲的责任。”

这样,他就成了江家一个不姓江的儿子。

在诸多长辈的关怀、爱护下,袁振威继承了父亲的意志,最终成长为了著名的军事理论学家,且是解放军文职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