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高价出售“中南海之鱼”,以“餐馆竞买总统鱼”而被世人传为笑柄!

他是秀才出身,却屡试不第,他亦首亦尾,但聪明好学,勤奋刻苦,投笔从戎,一路开挂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他就是与王世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在北洋军阀中号称“北洋之狗”的冯国璋!

那么他为什么会被称为“北洋之狗”呢,他又是如何走上历史的舞台的,最终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遇恩师,展露风头

冯国璋五岁时就随父母识字,七岁便入私塾就读,十二岁时就考入了三十里铺毛公书院。

1881年,冯国璋进入了高等学府保定莲池书院就读,但因家庭贫困,经济上缺少援助,最终于两年后回家务农。

1884年,25岁的冯国璋背着简单的行李放弃了读书,随后就弃笔从戎了。

没曾想这一走,使得冯氏家族从此少了一个迂腐的书生,却出了一个民国的大总统!

1884年,冯国璋先是通过族叔的介绍,在李鸿章的淮军里当了一名勤务兵。

后来,李鸿章在创办“北洋武备学堂”时,因为冯国璋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经常帮助士兵书写家信或者帮助伙房记账。

因此,冯国璋当时深受上级和战友们的喜爱!

在淮军统领刘淇随后的推荐下,经考试合格,冯国璋成为了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员。

在武备学堂的这段期间里,冯国璋仍未放弃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1888年2月,冯国璋再次回乡参加考试,更是一举考中了秀才第一名,但在年底应顺天的乡试中,却又名落孙山。

从此,冯国璋彻底地放弃了“科举之想”,返回武备学堂中埋头于军事学习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后,冯国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留任为了教官,并于1893年,投入到晚清著名的淮军将领聂士成的幕府里当差。

1893年,恰逢中日关系紧张,聂士成便带领着几名北洋武备学堂的人员,开始勘察起了东北的边疆。

这次勘察的行程跨越了2万公里,深入到了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地,为时半年之久!

沿途还搜集了包括“风土人情,社会百态,兵要地理,驻军防守”以及“驿站道路”等资料。

后来这些资料还被编成了(东游纪程)一书,并由冯国璋负责注说编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的“军事参谋旅行”。

在第二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此书更是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冯国璋也因此被任命为了聂士成军的“军械局督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学日本,小站练兵,一飞冲天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冯国璋经聂士成保荐,把他推荐给了当时的中国驻日公使裕庚。

随后,冯国璋更是作为清政府的“军事随员”,远赴了日本考察学习。

在日本期间,冯国璋与日本军界的福岛安正,青木宣纯等人结交。

在这里,他学习考察了日本的“近代军事制度”和日本军事,还阅览了众多军事著作,并编成了《兵书》数册。

1896年,冯国璋在回国后把所编的《兵书》呈送给了聂士成。

而聂士成又将《兵书》转呈给了当时正在“小站练兵”的清军“陆军督办”袁世凯。

袁世凯看后大赞:“军界之学子无逾公者!”于是便立即将冯国璋引入到了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6年,冯国璋到达了小站,随后被任命为“新军督练营务处总办”!

主要负责新军的教育工作,属于是新军的“教头”,他更是一手打造了新军的“教育系统”!

冯国璋此人处事圆滑,不仅对袁世凯表现得忠心耿耿,对清政府也是巧妙迎合,更想方设法地讨当时朝廷亲贵的欢心。

因此在1907年,冯国璋又被任命为了清政府附设的“陆军军咨部正使”,后又连升三级!

在北洋将领普遍受清廷排挤的时候,只有冯国璋一人一枝独秀,步步高升!

随后,因为光绪帝以及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摄政的载沣等人便“卸磨杀驴”,以“足疾”为由将袁世凯“开缺”了回家。

北洋军中的将领们也是纷纷地被夺去了“兵权”,可唯有冯国璋一人“安然无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爆发,建功朝廷,周旋两边

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举朝哗然!

载沣急任陆军大臣荫昌为“第一军军统”,同时任命冯国璋为“第二军军统”,命二人立即前往湖北增援。

冯国璋在前去湖北途中,曾先赶到河南并得到了袁世凯的面授机宜:让他慢慢走,等等看。

冯国璋顿时心领神会,于是便以“坠马受伤,力不从心”为借口软磨硬扛,缓慢地进军着。

由于所有新军都是袁世凯训练出来的,致使荫昌无法指挥军队,清政府只能请袁世凯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袁世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最终权力之后,便立即命令了冯国璋镇压起义。

随后,冯国璋攻陷了汉阳,又炮击武昌,使革命军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威胁!

就在北洋军即将攻取武昌的时候,袁世凯却突然下令:“停止进攻”!

袁世凯的目的就是:借革命军的攻势来逼迫清政府退位,自己来当共和的总统。

虽然在这中间二人发生了些许的矛盾,尽管冯国璋曾出国游过学。

但此人比较迂腐,受旧时代的教育较深,因此对清政府是忠心耿耿!

而袁世凯又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和“袍泽之谊”,这也让他无从选择!

但在经历了“禁卫军风波”后,冯国璋就彻底地抛弃了清政府,转而选择了袁世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息“禁军风波”,攻下南京,稳坐督军

禁卫军是摄政王载沣在开始监国的时候所建立的一支以“捍卫宫廷”所成立的。

全部由满人所组成的“皇室亲军”,全部采用的新式装备来训练,战斗力极为强悍!

在袁世凯掌握军政大权后,这支军队仍掌握在满族少壮派亲贵载涛的手中。

这让袁世凯不得不忌惮,于是袁世凯便提议:“由冯国璋来出掌禁卫军”!

而冯国璋因为在镇压起义的行动中证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因此清政府便同意了由他来出掌禁卫军,并负责统筹“京畿防务”。

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的逼迫下,不得不宣布了:“全权授予袁世凯同南京方面磋商退位条件”的命令。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禁卫军内群情激怒,他们担心皇室会就此覆灭,整个满族也将跟着同归于尽!

于是他们一个个都急红了眼,准备摩拳擦掌,杀进京城,与袁世凯同归于尽!

就在这时,担任禁卫军统领的冯国璋冒着生命危险背水一战,协助袁世凯稳定了局势。

他带着一名随员赶赴了禁卫军所聚集的司令部广场,面对着荷枪实弹,愤怒不言的一万多名士兵,此时的冯国璋显得沉着和冷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先是宣布了太后的决定,随后大声公布了皇室和满蒙将会得到的优厚待遇,尤其是强调了:禁卫军的待遇一切不变!

冯国璋慷慨陈词:“今后,无论本人调何职,必以禁卫军相随,本人绝不与革命军伍,若有与今日之言相背离者,准许本军之人随时枪杀,本人家属绝不报复”。

冯国璋的讲话字字句句都解释了士兵们的疑团,所以官兵们的情绪也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随后,官兵们纷纷地归队肃立,一场偌大的风波就这样瞬间被平息了。

事后,冯国璋也一直遵守了诺言,就任直隶总督时仍兼任禁卫军的军统。

改任江苏督军后,冯国璋便将禁卫军改编为了第十六师。

当选临时大总统后,也是由十六师与十五师来负责公府的警卫,后来卸任后回到直隶河间时,仍抽调十六师的两个连来负责护卫。

等到冯国璋再度返回北京后,听说十五师、十六师拟将划归陆军部管辖。

冯国璋考虑到当初对禁卫军的“承诺”,便与徐世昌、段祺瑞商议,将两师重归自己节制。

直至冯国璋去世,十六师与他的关系才彻底地结束。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足见其遵守了当初对于禁卫军的所有承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伺机而动,终登总统宝位

后来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却仍然实行着专制独裁的政策。

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了“第二军军长”兼“江淮宣抚使”。

随后,他便率部南下,与“辫子军”大帅张勋一起“会攻南京”。

在攻入南京之后,由于张勋的“辫子军”烧杀抢掠,恶心不止,导致民怨四起。

袁世凯便下令任命冯国璋为了江苏都督,并于第二年授予他为“宣武大将军”。

从此,冯国璋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并逐渐形成了气候。

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登基”后,蔡锷宣布“云南独立”,随后贵州,广东,广西等地纷纷宣布独立。

冯国璋从南京发出密电:表示支持蔡锷!

并联络张勋,李纯,靳云鹏,朱瑞等联名发出了:“致各省将军密电”,主张撤销“帝制”。

冯国璋以“一己之力”消弥了各省征伐西南的可能性,此举也给了袁世凯致命的一击!

事后,他还发电劝袁世凯退位:“国章纵具有天良,不忘旧谊,独以拥护中央相号召,亦恐应者无人,则大总统孤立寡援,来日不堪设想”。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一场恢复“帝制”的大戏短短一年多就偃旗息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去世后,副总统黎元洪依法接任了总统之位,段祺瑞则组阁掌权为国务总理。

然而,蜜月期没有维持太久,双方很快就爆发了著名的“第一次府院之争”!

在要不要对德国宣战的这个问题上,几方都较上了劲。

5月21日,黎元洪下令撤销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

而段祺瑞则指出:“按照《民国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之职,继而不承认黎元洪的免职令。

这也造成了民国史上的“第一次宪政危机”,而此时的冯国璋则“坐山观虎斗”,并伺机地等待着上位的机会。

1917年7月,张勋“复辟”的闹剧在段祺瑞和冯国璋的联合武力围剿之下,仅仅维持了12天就宣告了失败,事后黎元洪便引咎辞职总统之位。

依照《民国约法》:总统应由此时时任副总统的冯国璋来接任。

大总统的“成色”冯国璋心里不是不清楚,但他心怀“和平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

于是,他便抛下了自己的嫡系部队,随后就进京就职了。

传说他到达北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黎元洪家再次劝说他复职,但黎元洪坚辞不受。

之后,冯国璋又派人进宫向溥仪“请安”,还与段祺瑞和王士珍长谈:希望北洋军的兄弟们可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最开始,冯国璋确实是信心满满的当这个大总统,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并没有如他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南海捕鱼,贪婪敛财

冯国璋自保定发迹后,通过各种的搜刮手段已陆续地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军阀、大地主和大资本家三位一体的典型人物。

例如:他在原籍河间和阜城、兴济等地有着土地3000余亩;在江苏也与张謇合办了盐垦公司,并购地70万亩,在诗经村、天津、北京等地有房千余间,在直隶夹山、遵化、兴隆也有着3座金矿。

在南京、北京、天津更是有着10座钱庄和银号,并且在中华汇业银行和“北四行”等银行里有着大量的股票和存款!可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满足冯国璋的贪欲。

当他就任总统后走进总统府看到三海里活蹦乱跳的鱼群时,便又动了心计。

此时正好有一个姓李的鄙人对其买好,便对其进言说:“三海之鱼,自明清以来从未网罟过,如果打出卖给鱼商可值10万余元”。

李某见冯国璋犹豫不定,又说道:“成文规定,三海鱼鸟花草历来是皇帝总统私产”。

于是,冯国璋便招来鱼商将鱼捕之,并议价8万元出售。

从此,冯国璋“中南海卖鱼”之事就被世人传为了笑柄,更是让他落得了一个贪婪无比地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心斗角,事与愿违,走下宝位

1917年8月6日,冯国璋正式就任代理大总统府后,“府院之争”不但没消停。

反而还愈演愈烈,很快就爆发了比之前更激烈的“第二次府院之争”。

起因是:段祺瑞拒绝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而孙中山则马上以“维护约法”为名义,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

于是段祺瑞便决定:对孙中山进行武力讨伐。

而冯国璋却一力地主张“和平统一”,两方立刻就此叫上了劲。

段祺瑞正在湖南用兵之时,冯国璋的嫡系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江苏督军李纯等便公开地“反对武力统一”。

冯国璋的这一系列动作,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段祺瑞对南方战争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7年12月22日,段祺瑞辞职下野后,他就策动了曹锟等北方十都督联名电请冯国璋“讨伐西南”,此时的冯国璋只得表示让步。

随后,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又策划了“引东北张作霖入关”,想以此来驱逐冯国璋!

在北京孤立无援的冯国璋只能乘车南下,打算避开其锋芒,去自己的大本营南京。

然而刚走到蚌埠,他就被安徽督军倪嗣冲所拦截了,冯国璋也被迫返京,并再次地努力弥合着各方的分歧。

1918年6月,因为陆建章主张“和平统一”,而被徐树铮所设计枪杀。

清帝逊位后,中国政治史上的黄金时代自“宋教仁遇刺”再到“陆建章之死”,江河日下,短短几年间便烟消云散,最终一去不复返。

1918年8月12日,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新任大总统,并与冯国璋进行了交接仪式,冯国璋就此下野。

下野后,冯国璋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河间开办实业,并投资了开滦煤矿和中华汇业银行,从此不问政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过是非,后人自有评诉

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病逝于北京,终年60岁,临终前冯国璋留有遗言: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冯国璋去世后,北洋政府下半旗并三天致哀。

据说段祺瑞曾两次亲赴冯宅吊唁,并在冯国章灵前放声大哭: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昔日的北洋三杰最终也都分道扬镳了,想必吊唁之时,段祺瑞等人也是极为感慨的。

冯国璋在位期间,以“代理总统”的名义参加了协约国,并正式地“对德宣战”!

一战后,又取得了“青岛回归”的权利,这也算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政绩了。

冯国璋性格温厚,政治操守也毫无瑕疵,无论是对于旧主倾国还是共和民国,他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不过由于他旧时思想严重,一味地寄希望用私人情谊来解决政治纠纷,这也说明了他不是一个合格老练的政治家。

按照严复的话说:革命共和都是理论的虚构,饭要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知识分子有时候也要听一听民间的大俗话!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敬请各位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