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自古就是修身养性的绝佳方式,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很多人都喜欢练习书法,还有很多人正在准备练习书法,对于正在准备练习书法的人来说,万事开头难,选择从哪里入手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将推出一个系列,来向准备学习书法的朋友人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做出合理的选择。

大篆“书”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将书法字体大致分为五体,按照演化顺序分别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因为楷书是最晚出现,是书法字体的集大成者,因此普遍认为初学书法应当从楷书入门,不过由于楷书书写太过困难,也有不少建议从篆书入手。

赵孟頫《六体书千字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篆书笼统的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尚属于象形文字,小篆已经被优化成为特殊的文字符号,如果选择从篆书入门学习书法,当选小篆。小篆具有笔法简单,结构匀称的特点,非常适合初学书法者锻炼控笔和使转,以及端正字体结构,为日后练习其他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代学书理论认为从小篆入门学习书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篆《毛公鼎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小篆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秦篆,一种就是清篆,秦朝统一文字,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主持文字改革,以秦文为基础,废除繁多的异体字,对大篆进行省改,最终形成小篆。

赵之谦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篆线条均匀,结构统一,部首规范,便于辨认、书写,整体也显得更为严肃整齐,一经出现立刻成为秦朝的官方字体。小篆是首次将象形文字演化为抽象符号,为后来的字体演化打下了基础,是文字变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苏士澍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小篆在历史当中的统治时期并不久,出于对书写速度的刚性需求,小篆逐渐被隶书取代,但是小篆并没有消失,被当成美术字用在一些需要修饰的地方,如碑刻的题额。随着书法艺术性的发展,小篆到了清朝又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善写篆书,为小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邓石如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小篆当取法乎上、追本溯源,应以秦小篆为基础入门,清小篆则可以作为进阶时期的选择。秦小篆可供选择的临本不多,唯有《泽山碑》和《泰山刻石》两种,皆传为李斯所书。

泰山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山刻石》由于年代久远,受风化侵蚀,笔画略粗,字迹斑驳,存字不多,有明末旧拓29字本,其中大部分还能清晰辨认,是难得的学习范本。《泽山碑》原石已毁,后多翻刻,其中以宋摹刻拓本为最佳,笔画均匀,字口清晰,是学习小篆的最佳范本。

《泽山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张怀瓘《书断》评李斯小篆:“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其势飞腾,其形端俨”,“作楷书之祖,为不易之法”。后世学小篆者多以李斯书法为本,一代奸相虽于官声不佳,但是却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