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贪官污吏祸之胎”,一个国家,如果贪官越来越多,那么最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局,而古代一朝接一朝的更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朝代的覆灭并不一定是贪官与污吏所导致的,但一定与他们脱不了干系,说起这就不得不提起历史上最辉煌也是最落败的“清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对清朝称赞有加,认为它的制度更加先进,当然也有人将这个朝代称为“史上最烂朝代!”

而为什么说这个“朝代”是史上最烂朝代,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是历朝历代中贪官污吏最多的一个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在清朝某位学者的记录中,在汉代和唐代两个朝代中,其贪官污吏的总数量加起来有两万人左右。

而宋朝的贪官有3、4万人,可是到了明清其数量竟然达到了10万人以上,这也足以说明当历史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其腐败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到清朝的贪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职位就是“道台”,因为这个职位可以说是贪官最常见的职位。

并且这个职位也被称为清朝最为特殊的一个官职,因为就算在现代,我们也无法明明白白地说清楚这个道台到底是干什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职位呢?又为什么说这是“贪官”最常见的职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台的前身:道

想要真正了解道台,这一切还需要从“道”的产生说起。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道台是明清时期才有的官职,并且是在清朝正式确立下来的,而在此之前,“道”早就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秦朝时,“道”这个称呼就出现了,那时候所谓的“道”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只不过在那个时期,它的作用主要用来指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这一点在汉书中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即“有蛮夷曰为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道”不再仅仅指少数民族,因为当时局势十分动荡,军事战争频繁,在一些边境与军事要地就设立了很多的临时军事区,也将其称为“道”。

这些道具有很强的军事属性,都是随时设置随时撤销,并不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唐朝以后,中原王朝逐渐统一,唐朝皇帝为了方便管理,便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域的划分。

也就是以州县为基础,又更加细致的分了十道,成为一种新的监察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那之后,全国各地的道也越来越多,在唐睿宗的时期,全国各地的道已经有二三十道,并且还设置了很多的分道。

唐朝结束以后,宋代也延续了“道”的设置,只不过是叫法不相同,在宋代被称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代时期行省制出现后,省就成为了一级的行政区,与现在的制度颇为相似,在省之下就划分了各道,并且也统辖着“路”。

直到了明朝,“道台”这个官职才正式出现,但是在那个时候这个概念并没有那么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清朝正式入关之后,道台这个官职被正式地确立下来,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台看起来官值虽然不大,但实际上,他的权力并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台遍布各处,权力忽大忽小

在大作家鲁迅的作品《故乡》中描写过自己回乡后的一个场景,就是在幼时抱过他的杨二嫂奉承他称“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所指的“道台”指的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道台”。

在民国初年人的眼中,道台可是一个大官,事实上,这个官的确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时期,道台被称为“道员”,在明朝的时候,其地方机构都是三权分立,主要是行政、军事与司法。

主管行政的被称为“布政使司”,主管司法的被称为“按察使司”,主管军事则被称为“都指挥使司”,其中布政使司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时的道员就是布政使下属的一个官职,如果放在现在,也就是省长的秘书。

在清朝入关后,他们并没有再设置新的制度,直接改良了明朝的制度,而当时的道台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省府县三级中,道台的官职在省的下面,又在府的上面,并且在初期的时候,所谓的道台大多是皇帝亲自派出去暂时管理某个地方。

等到任务完成就可以回去述职,所以当时道台看似官职没有那么的大,但其实这可是能和皇帝直接面对面交谈的人,皇帝赋予的权力也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品级上来看,掌管省的巡抚为二品,掌管府的知府是四品官员,而道台的评品级则是正四品。

但是,这个品级也并不是固定的,因为道台这个职位受到了皇帝的喜爱,有一些二品三品的官员也开始担任道台,并且获得了很多的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有些道台只能管辖自己一个地方的官员,但是有些道台却可以直接左右着官员们的升迁,其权力一会大一会小,让人捉摸不定!

并且在一个道上,也并不只有一个道台,一个道中也可能遍地都是道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管茶的就被称为“茶道”,管粮食的就被称为“粮道”,管“盐”的就被称为“盐道”……

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道台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但是每个省分布的道台的数量也并不一样,有些省有几十个,有的甚至一个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后来还出现了“兼职道台”,每当人才不够的时候,一些大臣就要兼职其管理道,但是这也有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就是“只拿俸禄不办事”。

毕竟除了管理道,他们还有自己主要管理的事务,所以瞒报谎报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使是这样,皇帝对于道台的喜爱仍然只增不减,所以这也一时间让道台的地位水涨船高,很多的人都想巴结一下。

受贿贪污也成为了道台中的常事,谁让他们受到皇帝的关注呢?当然,其他的官员肯定看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光绪年间的李慈铭,他看到了在道台身上有太多的隐患,于是便上奏请求皇上直接废除这个官职!

可最后,他没能成功,直接被皇帝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也出现过很多官员要求取消这个官职的,可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样,未被批准!

而在后来的道台中,贪官污吏越来越多,这也是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的道台可以是地方与中央之间的“润滑剂”,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润滑剂”却成为了一个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的灭亡有着很多的原因,内忧与外患是它同时存在的问题,各种官员的腐败更是清朝灭亡的“加速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一个职位的变迁其实也反映了一个朝代的起落!

时至今日,扫除腐败仍然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