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佩衡

胡佩衡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古族,1891年7月8日生于河北省涿州市,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

受父亲熏陶,胡佩衡自幼喜爱绘画,10余岁始学山水画,勤于用功,进步较快。15岁后得西陵山水画家李静斋指点,由临摹明清画家作品入手,继之涉猎宋元山水,于吴镇、王蒙、石涛、王翚等人用功尤深,使他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功底。

当时,胡佩衡常与姜颖生、林纾等人交流作品,切磋画艺,进而以传统技法对景写生,练习创作,画艺大进。20岁后,开始与北京名画家如姜颖生、林琴南、金城、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汤定之、贺履之相往来,并得到他们的指导。

当代资深国画家关瑞之先生指出:胡佩衡先生功力深厚,虽入手于“清四王”(清初四位著名王姓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但笔墨更近“明四家”之沈、唐骨法。“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明代的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胡佩衡和齐白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佩衡和齐白石

关瑞之先生认为,1949年后胡佩衡先生注重写生和笔墨锤炼,其晚年笔墨更为老道、精湛。

他说,胡佩衡先生是早期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员,他尊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创始人金北楼(即金城)为师长,但金、胡之间没有嫡传式的师生关系,胡佩衡也没有像其他北楼弟子们冠以“湖”字号。金城被称认为是北京画坛“广大教主”的,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原则,指导了一大批年轻画家,内中以胡佩衡最年长,也最早熟。

据金城的侄子金开英先生回忆说:“先伯教了许多弟子……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先伯买了一批丈八的宣纸,他给大徒弟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作稿,他也和他们一起画,交卷后,开了个丈八纸作品展览会,还记得是评了胡佩衡的画为最好。”

1930年,胡佩衡在《北楼吾师逝世四周(年)志感》诗中写道:“四年断梦总成尘,每对秋风一怆神。此日明窗净几处,商量笔墨更何人。”由此可见,即便照关瑞之的说法,他和金城没有嫡传式的师生关系,但是情谊是有的。

胡佩衡也是齐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画册,就是胡佩衡编辑的,他在《序言》中称赞齐白石“性爽直,喜任侠,有古烈士风”、“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颖”。

30年代初,胡佩衡在琉璃厂创办“豹文斋”,经营书董,编印了许多画册书籍,除了胡氏自己的著作外,还有《齐白石画册》和《大涤子山水精印》《黄子久富春山居图》《萧谦中课徒画稿》《萧谦中山水精册》等等。

《普天同庆》画作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天同庆》画作局部
毛主席感谢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感谢信

1952年9月,由齐白石先生和溥雪斋先生发起,胡佩衡先生与其他八位湖社画会(金城创办,齐白石为主要领导)、松风画会(即松风草堂画会,创始人为溥雪斋,是民国时期逊清上层宗室子弟书画交流的一个雅集体)的国画宗师们一同创作了国作《普天同庆》,首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作国画《普天同庆》,以恭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并向毛主席致以崇高敬礼。

毛主席向共同创作的老画家致谢,信中写道:“白石先生:承赠‘普天同庆’绘画一轴,业已收到,甚为感谢!并向共同创作者徐石雪、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诸先生致谢意。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十月五日。”

胡佩衡也是一位出色的编辑。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一直由胡佩衡主编。1962年3月16日,先生卒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