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参加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时,于江西突然倒戈,1.7万人参加了红军。

此次事件被称为“宁都暴动”,是土地革命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不仅沉重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还大大增强了红军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起义中,季振同和董振堂是合作伙伴,王秉璋也参与其中。不幸的是,在漫长的革命中,季振同和董振堂都英勇献身。不过,季振同却留下了革命的火种——身为季振同传令兵的王秉璋。

1914年1月14日,河南安阳的一户人家诞下了一名男婴,父亲为其取名为王秉璋。

1929年,15岁的王秉璋考入了西北军无线电学校。次年4月,爆发了中原大战,冯玉祥兵败下野,其残部被蒋介石改编。王秉璋所在的无线电学校换了一个名字——第26路军通讯营。

几年之后,第26路军奉蒋介石的命令,调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没料到的是,5月下旬,第26路军第27师在永丰县的中村被红军痛殴。7月,蒋介石又调第26路军前往宁都,并派遣嫡系朱绍良部放在宁都北面的广昌,堵住了后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并非蒋介石嫡系部队,第26路军的境遇艰难,战事不利更消磨了士兵的斗志。另外,王秉璋所在的部队大多都是北方人,不习惯江西的水土,部队疫病流行,又缺衣少药,许多士兵染疾而亡。

部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恰逢“九一八”事变,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浪潮。种种因素之下,起义的念头渐渐漂浮在季振同的脑海中。

季振同找来了董振堂、赵博生商议此事,都认为可行。这时,还是传令兵的王秉璋担任警戒工作,亲耳听到了三人对话。

当时,这三人为了掩人耳目,分别从宁都三个城门外出,再到一个小山头上密谈。

有时,季振同还借着看书的由头,让王秉璋给董振堂传送消息。王秉璋每次送书,董振堂都亲自通知门卫,不要阻拦,并一人在房间等待王秉璋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整个起义过程中,王秉璋担任的都是传递绝密消息的重任。起义后,以第74旅的底子组建了红五军团,王秉璋升任传令兵班班长,后又升为总指挥部通讯大队大队长。

随后的几年,王秉璋跟随红军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战爆发,王秉璋被派往115师,任作战科科长。建国后,王秉璋是空军首任参谋长,负责帮助刘亚楼组建空军。

刚接到军委的命令,王秉璋就亲自驾驶吉普,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开到新华门时,卫兵不让进,王秉璋说:“你通报一声,我是十七军军长,来向周副主席报告。”

周副主席见到王秉璋,没有多说什么闲言碎语,而是直接让王秉璋先去军委航空局报到。就这样,王秉璋干起了空军。

抗美援朝期间,王秉璋负责空军的作战和训练。那时,王秉璋每个月都要到安东去实地了解空军的作战情况。解决空军飞行员遇到的问题,传达给军委、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王秉璋还帮助志愿军空军制定了一些作战计划。有时在安东一呆就是二十多天,甚至更长,情况紧急的时候,一个晚上就在安东和北京之间飞两个来回。

根据王秉璋的描述,由于王秉璋不懂飞行,主要负责的是建校任务、修建机场等后勤方面的工作。

1960年,王秉璋结束了在空军的工作,转到了国防科委,担任副主任。国防科委主要负责的就是提升军队的装备水平,他还曾有过和钱学森共事的履历。

不过王秉璋曾是115师的旧部,和林总的关系比较密切。九一三事件中,国防科委的绝密材料被林立果带走,这让王秉璋难辞其咎。也因为这个缘故,王秉璋不得不接受隔离审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王秉璋和“林集团”的交集愈加密切,一些见不得的人的往事暴露在阳光之下。比如,王秉璋曾挪用公款,为林立果支付私人费用。在法院的审判下,王秉璋和监牢相伴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后,王秉璋的待遇大不如前,心里的怨恨也就在暗处滋生,他曾多次申诉不公,但无人答复。

2005年,王秉璋离世,因家属不满对其的评价,其遗体竟然安置在冷冻室长达12年。直到2017年,王秉璋才得到了一个“老红军”的称呼,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