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们引入了是光诗歌。记得第一次开课他们还是那么好奇与疑惑,不知道诗歌是怎样一种形式。

当我开始导入,才让他们渐渐感受到诗歌的美好。

当第一抹春光洒落在教室,欣赏着来自他人的执笔,我试着分析那些藏在文字间的心声,原来自己的故事可以那样委婉的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第一次接触诗歌,仿佛打开了这些乡村儿童的某种独特智慧,一首首诗歌在晚饭之前以整齐有序的姿态驰骋到我的眼前。

似乎也不需要怎么修改,他们的情绪就这样自然誊写在诗歌本上面。 不过是三两句短短的语句,就让四年级的学生缩短了完成作业的时间。

他们也会认真想象、仔细揣摩,每一个字都像一个羞涩的姑娘,生怕被别人窥见掠走灵动的神气。

我好久都未曾看见他们这般投入,似乎是在做一件神圣且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什么才算好的诗歌,但是当老师觉得不错时,他们就可以无比虔诚的装饰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页页用心的书写,似乎早已和自己心情相关。一个看起来并不出众的册子,正因为付出了足够心思,才显得弥足珍贵。

当我提议,可以在六一时办一次诗歌会,他们是那么欢喜、雀跃,如同寻找到自由的天空之鸟。或许,总相信我会把口中的梦想尽数实现。

诗歌原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察觉。生活哪怕平凡,也不乏精彩瞬间,无论什么事物都可以用拟人化的视角去看待。

他们就是这样,给予了太多束缚,反而不懂得如何入手。诗歌与儿童在某些方面有些天然的契合,儿童的好奇与童真正是诗意萌发的最好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并不会给他们设计什么情节,反而会请教他们的遣词依据。 诗歌给予孩子一个不同于现实的理想世界,他们总会有一些天空行空般的展示。

倘若我们有一颗功利的心,就看不到他们如何捕捉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创造。 关于思维的张力也不会在那天午后突然拉伸,乃至早已突破我的预期。

乡村学生有太多不可为之事,只有在脑海中膨胀着欲望,他们需要表达,需要一种正常途径的情感抒发。

我似乎看到了“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的模样,因为他们早已上瘾,沉醉在一片春色的池塘。 不必顾及精神层面沾染的泥巴,借助空灵的写意,踏着一朵朵莲花,与身边的花草肆意击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未想过,诗的创意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仅仅过了一个礼拜,就已经让前几页的掂量变得沉重。

关于玩耍的追忆,亦或者落叶的忧伤。在孩子的天空,连云朵都变成俏皮的伙伴。 那些文字竟是这般神奇,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支配,当它们重新排列使我们眼睛看到了耀眼的光芒。

试卷上从未有过的执念,就在我们打开课件开始。

一张张极其普通的图片,当我们尝试放下来自现实的累赘,远离定点观察的局限, 就能明白诗歌的颗粒感早已在枝叶间摇摇欲坠。 当他们善意闯入生活的另一种看法,也让枯燥的学习生涯成为自由无惧的风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