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2024年一季度,聚丙烯(PP)市场颓势难改。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油制PP企业毛利润亏损1392元/吨,煤制PP毛利润亏损218元/吨,PDH制PP毛利润亏损589元/吨,整体亏损局面并未出现明显改观。

卓创资讯聚丙烯分析师杨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后至今,国内聚丙烯供应压力持续,而下游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上行乏力,加之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多数企业仍在亏损边缘。

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聚丙烯是全球第二大通用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等领域,占合成树脂总消费量的30%左右。

然而,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聚丙烯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愈发凸显。

杨娟表示,虽然国内聚丙烯生产企业的整体开工负荷率维持在79%—80%的相对低位,但由于需求端原料库存和成品库存相对高位,下游终端采购基本以小量刚需为主,稳定且持续的采购难以维持,这导致企业降库存速度缓慢,供应压力难解。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国内主要聚丙烯生产企业库存仍在90万吨左右的水平徘徊,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从中间环节的端口来看,贸易商库存受开单压制和节前低价货源到货的影响,居高不下。

为应对供应压力,多家企业开始主动增加检修及计划内检修,但依旧难改产量增加现状。

杨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供应端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新增产能与检修装置的博弈。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3月,PP新增产能投放有所推迟。原定3月投产的安徽天大、惠州立拓、利华益维远化学、泉州国亨化学等共计110万吨的产能,目前仅惠州立拓如期释放,其他多数装置推迟至3月下旬甚至4—5月份。

杨娟分析称,从装置检修来看,3月涉及的计划内检修装置产能在325万吨,但多集中在3月下旬,装置整体检修损失量较2月有所增加,较1月有所减弱。3月预计PP产量在295万吨左右,装置开工负荷率在79.8%左右,较2月提升1个百分点。总体产量也较1—2月份出现一定上浮。

对于市场供应端的博弈,涂多多分析师陈彬表示,依据当前的检修计划,整体供应缩量预期依旧不变,但新扩产能重压仍在。

陈彬表示,“高扩能”已然成为近年来聚丙烯的最大标签。据涂多多统计,2024年国内聚丙烯计划新增产能共计870.5万吨,成为扩能最大的一年。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面对供需失衡、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复杂环境,聚丙烯市场正主动求变,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汽车、家电等新消费热点的带动下,PP各细分品类产量稳步增长,尤其是中高熔共聚等高端产品的产量增加明显。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2023年中高熔共聚的总产量达1606万吨,较2022年提升近18%,占PP总产量的10.07%,产量增速达到20.77%。中高熔共聚在PP总产量结构中占比较大且增速仍在加快。

针对这一趋势,卓创资讯分析师闫巧玲向记者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进行了新部署。在促消费政策及“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共同发力下,汽车家电向智能化、电动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进程加快,企业也面临着在生产效率及生产结构调整上的挑战,加之目前家电及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向好,对中高熔共聚改性后的PP用量仍有待提升。

“在聚丙烯整体产量预计增加下,企业排产计划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情况以及竞品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整。”杨娟表示。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3月,除管材、高熔纤维、BOPP膜以及拉丝料产量环比略有下滑外,其他品种环比上月预计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熔共聚、薄壁注塑以及CPP膜等预计增长较为明显,中熔共聚预计产量在21万吨左右,环比增长86%左右,增幅尤为明显,而PPB管材预计产量在1.3万吨左右,环比缩减11%左右,减少较为明显。其中,拉丝产量预计3月环比亦有所下滑。

对此,杨娟表示,总体来看,企业3月份排产计划变动较大,产品结构差异化明显,这也与当前市场的运行相关。一方面生产结构的调整可让生产企业跟随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通过错峰生产,企业能够有效避免产品扎堆上市导致的阶段性供应过剩和价格大幅下滑,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然而,当前聚丙烯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节后下游工厂陆续复工,但新单跟进不足,导致多数工厂的开工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同时,下游采购商持谨慎态度,市场需求难以向好。此外,节后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的库存居高不下,供需双方施压,市场对“金三银四”的信心不足,迫使企业调整排产节奏以应对市场变化。

(编辑:董曙光 校对:翟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