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发布的太成功了,朋友圈很多不关注车的人也在发朋友圈,从发布的覆盖面来看,已经等于华为遥遥领先,而且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在性能上也种下高端的心智,在价格上比Model3还低,高端的性价比凸显。然后,27分钟大定破5万台,估计快10万台了吧?一周内大概率能把1年的产能都卖完,如此火爆,非常的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华为是饱和式营销,我愿意称小米为地毯式营销,非常的下沉,好产品就需要好的营销,公关部门不能拖产品的后退。

个人感觉现在的电动汽车市场特别像2000年左右的手机市场,关键词是耐用品的快消化。
2000年之前手机市场两个特点,①是高端化,一部手机加上入网费近万元,所有手机基本都只和运营商合作捆绑销售,专卖店极少,有也是形象展示为主,产品离消费者的距离很远不亲民。②是市场基本被国际品牌垄断,当时手机市场就是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的天下。国产品牌波导、夏新、科健、步步高、熊猫、天语、TCL等刚刚起步(99年国产手机才拿到牌照)。
2000年之后国产手机开始发力,2002-2005年是国产手机的第一个黄金时代,2003年的时候国产机的份额曾高达55%。当时国产机的成功很大原因是将手机价格平民化、渠道市场化、营销本土化。核心就是用快消品的打法来销售手机,开专卖店/专柜、派促销员、发宣传单页、天上密集广告轰炸、地上拉网式地推,销售代表、主管每天必须下市场扫街,铺货、陈列、促销一个都不能少......全部都是快消品的做法。当时的摩托、爱立信哪见过这种打法,销售人员还稳坐办公室,靠打打电话,与运营商开开会来推动销售,所以迅速的丢掉大部分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品牌中第一个领悟到手机快消化精髓的是诺基亚,从2004年开始,诺基亚就要求所有市场营销人员必须招快消品公司的人,所以当时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强生、玛氏、雀巢这些外国顶尖快消品公司人员大量涌入诺基亚,正是这些人推动了诺基亚登上神坛(后来诺基亚溃败不是营销问题是产品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消品营销特点就是必须让顾客随时看得到、看得见、买得到、买得起。现在的汽车市场的营销也是往快消品方向走,两个现象:①是4S店逐渐被淘汰,专卖店越来越多并且纷纷进入高人流的商圈、ShoppingMall等。从此买车不再是很麻烦的事情,你身边就有专卖店,随时可以买得到;②营销不再聚焦产品的核心功能,比如当年手机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但营销点往往说的是彩信、彩铃、拍照等。目前的电动汽车也是这个套路,汽车本身的驾驶体验在营销中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屏显、按摩座椅、储物空间、收纳、手机支架等。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价格平民化,目前还不明显。但昨晚小米发布的价格正在往这个趋势走。中国电动车品牌的市场份额能否达到当初国产手机的55%份额是一个挑战,不过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挑战是牌照与换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