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研究性学习报告选粹】

春游白佛山

东平县佛山小学 孙宗好 指导老师:于淼

三月三十一日早晨8点,我们一行30余人在的博物馆广场集合,开启探寻白佛山文化的研学之旅。

活动开始了,颜老师给我们了讲了一些关于白佛山和东平国的历史,我知道了白佛山还叫峗山、金螺山、龙山、白虎山等。东平在唐、宋、元、明时期是经济文化比较鼎盛的,所以很多文人雅士曾来东平做官、闲旅,留下了许多有关的诗词歌赋,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了。

开始爬山了,同行的小伙伴们一阵欢呼雀跃,彷佛在说:小小白佛山,不在话下。走在石板路上,环顾四周,桃花烁烁,法桐已探出嫩绿的叶芽,深吸一口气,胸中十分清爽。往南面望去,仿佛能回到威震一方的东平国时代,不由畅想在历史上有多少达官贵人曾走在我们脚下的路上。

平时锻炼较少,刚过山门不久,我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来到文化广场,一尊巨大的四足大鼎耸立在眼前,颜老师引导我们读出鼎上的“普照东原”字样,一一解读了刻字的意义。顺着颜老师手指的方向,翠竹桃花、小路、蓝天尽入眼帘,“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句子让我脱口而出,听到我的机敏颜老师夸奖了我,他鼓励我们今后要从景中读诗,在诗中看景,学会欣赏与鉴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师鼓励下,接下来我爬山的劲头更足了。大家一边爬山,一边数着台阶,互相鼓励着。累了,就休一下;渴了,喝点水,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三教寺下的平台上,俯视山下,已能看到远处模糊的大清河,一片红灿灿的佛山小学,还有如雄鹰展翅的体育馆,真是登高可望远呀。颜老师鼓励我们继续爬山,再上一层就能就能看到东平湖甚至更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

在我们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来到了国家级文物---唐代大佛的地方。抬头仰望,大佛神情严肃,右掌向上,左手向下,意为上天入地,普渡众生。在大佛的左右两边的石崖上,还刻有唐窟和宋窟,唐窟的雕塑是一师二徒,神情庄重,服饰花纹精美;宋窟里是浮雕造型,其中有一尊似唐朝时的鉴真和尚,雕刻细腻,线条流畅。看过这些石像精品,我心中充满敬意,在千百年前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机器,全靠工匠双手日积月累地打磨,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大佛前的平台上,再回顾走过的路,我知道每一个走过的台阶就是一个小考验,每一次的抬脚就是战胜困难的过程,步步攀登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景致与气度。

“一座白佛山,半部鲁西史”的研学旅行,让我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悟了人生长途中坚持与挑战的别样美。

白佛山,我还会来,看看那些石刻、那些老树和碧草,还有挂在天边的太阳和一抹云彩。

(本文作者:孙宗好东平县佛山小学 学生。指导教师:于淼。本文由颜建国先生倾情推荐。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数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