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一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者各有特点,预防与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源性感染,如同“潜伏的敌人”,病原体藏匿于患者体内,伺机而动。这类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临床诊疗措施密切相关,预防起来相对棘手。想象一下,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为非条件致病菌打开了入侵之门;而诊疗措施造成的损伤,则为这些潜伏的病原体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免疫制剂、激素等药物的使用,也可能激活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外源性感染,则更像是一场“交叉火力的战斗”。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或环境,通过清洁、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类感染。诊疗过程中,医疗器械、设备、药物、制剂及卫生材料的污染,或是院内场所消毒不严,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源头。同时,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陪护人员或探视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也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了解医院感染的内源外源之分,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之害。让我们共同关注医院感染问题,为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