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古市集现场人气高。

刚刚结束的小长假里,在SM三期开办的一场奢侈品中古市集(二手奢侈品市集),吸引众多奢侈品爱好者前来打卡。这已是今年在厦举办的第三场跟奢侈品有关的中古市集。在专业人士看来,厦门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在整个华东地区都是较活跃的。近日,记者走访厦门的奢侈品鉴定机构与经营者,尝试从他们的角度,解读厦门二手奢侈品市场。

3月25日下午,在湖里万达中庭,潮售中古市集门口,李女士正将一只Gucci挎包,递到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奢侈品鉴定柜台的工作人员手上,现场鉴定师接过这个包,立即埋头进一个提供鉴定光源的“灯箱”,手机别上带有放大倍数的“卡兰德”(手持便携放大镜的专业称呼),对鉴定点进行拍照。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持续3天的活动,市集鉴定师们共鉴定了300多个二手奢侈品包。现场还邀请了专业检测机构,为买卖双方提供验证服务。

“厦门的二手奢侈品市场以个体为主,为了节约成本大多由经营者本人身兼鉴定师一职。”已有16年以上的奢侈品行业从业经验的何女士便是其中之一。据她介绍,相较于其他消费群体,二手奢侈品的消费群体比较固定:首先要有一定奢侈品消费习惯;其次还要接受“二手”概念。何女士的店有个多年老顾客,春节前拿了两块奢侈品金表来等价置换了两块同品牌的新表,而这两块金表是他大约10年前在店里购置的二手表。“他自己都开玩笑说,没想到这个爱好能让他‘跑赢金价’。”何女士说,实际交易中像这样能保值的二手奢侈品并不少见。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从最早一批二手奢侈品店面及从业者出现发展至今,厦门的二手奢侈品市场经历了几次“转型”。

“2018年似乎是个分水岭。”厦门二手奢侈品经营者陈女士说,在此之前厦门卖家置换的二手奢侈品,多销往海外。在这之后,随着国内市场扩大,更多二手奢侈品在本地就被“消化”了。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成长,她和爱人经营的二手奢侈品业务稳中有升。她将消费人群精准定位在30岁左右。这一群体消费活跃度比较高,往往春季新买的到秋季就不喜欢了,拿来置换或者寄卖,“回血”后再买入心仪的新款。

随着短视频、知识分享平台用户的大量增加,二手奢侈品业务开始大规模向线上转移,“这是包括厦门在内的全国范围内的趋势”。有多年二手奢侈品从业经验的颜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二手奢侈品的流动性增加了,价格也越来越透明。

(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