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谨代表我和我的家族,向您表达深深的感谢和敬意。是您的无私奉献和热心帮助,让我们在500年的寻根之旅中找到了归宿,也圆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家族梦想……”近日,河南省夏邑县的刘锁等刘氏族人,给作家田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我通过仅有的一点线索,查找千丝万缕的关联,对所搜集资料做了耐心细致的分析,逐一核实对证、归纳汇总,终于帮他们找到宗亲。”田丰说,“我尽全力帮助了他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他们高兴,也深感欣慰。”

五百年寻根,终回梦里故乡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2024年2月15日,正月初六一大早,河南省夏邑县的刘锁、刘新向等人,找到山东省东明县的作家田丰,说是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想让他帮助寻找他们的宗亲。他们的依据是族谱上的一句话:“时若武庠一世:武庠生讳时若明故生卒未详,旧籍河北大名府东明县城西刘枣园,明嘉靖年间迁居河南归德府夏邑县城西北十里……”

田丰本是一名热心肠,家人们也都极力说服他帮这个忙。他是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十多部著作。

这么多年以来,刘氏族人都在苦苦寻找“刘枣园”这个地方,但始终没有找到。每年春节期间他们都要过来寻找一次,最早是步行、或赶着毛驴车,后来搭车、或开车,来来回回很多年的寻找,都无功而返,他们也基本上认为没有了希望。

田丰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按照历史管辖和县城的变迁,逐步厘清了思路。明嘉靖(1522-1544)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么多年没找到,田丰猜测:寻找的方位是否有误?寻找的名称是否正确?

关于方位,嘉靖年间外迁与东明重置的县城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田丰缜密思考后,在东明集村(旧东明县城址)和大单集(今东明县城)划了一道直线,认为直线以西的地方都属于需要寻找的地方。

关于名称,田丰没有查询到“刘枣园”这个村名。那些天,田丰吃饭、走路时都在思考。他便在“刘”“刘园”“枣园”之间寻找。东明县带“刘”的村庄有39个村庄;与“刘园”谐音的有柳园、柳园屯、柳园店;与“枣园”谐音的有长兴集乡找营。找营村又有刘姓始迁户,而这个找营正是在东明集村正西,基本上符合他们寻找的方位。

2月19日,正月初十上午十点多,刘锁、刘新向来到东明县,与田丰见面。目前他们这一支刘姓人,经过500多年的历史演变,已经发展到两千多人。而“找营”村代代相传的故事,恰好与他们讲的故事相吻合:找营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据传刘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时,随身携带着父母遗骨,到达目的地先找新茔地,故所建村庄取名为“找茔”,后依其谐音演变成找营。

傍晚,刘锁说,找到是找到了,但找营村这边还要考证后才能相认,应该是家谱中的“二门”那一支。河南这边从一世祖算起,已经十九世了。他们家谱前言与东明的很相似,老坟的位置在刘乡北边、小园南边,双方都予以确认。他们口传下来的祖坟里面有石碑石谱,这一点和族谱上的说法一致;包括出走的原因,基本上和老年人的说法一致。

2月29日,找营村刘庆勇找到田丰。刘庆勇说,年前,家族长们在一起商议,年后初五开始续修家谱。接着联系河南民权、长垣、濮阳、商丘等地的宗亲。现在这个家族有三千多口人,分布在30多个村庄。刘庆勇坚定地说:同意认领他们回归。他们这支刘氏宗亲还有一些没有联系上,有贵州的,河南民权、商丘、西华、杞县、开封的,还有菏泽牡丹区的,都一直在努力寻找。

3月5日,河南夏邑、宁陵、虞城、淮阳四个县20多人,山东这边30多人,双方见面谈了一天,基本上认可这是刘氏宗亲,只是在入谱后是几世人上有些分歧,这些回去商议后再谈。

3月11日下午,刘庆勇、刘胜创与田丰见面,一直聊到晚上十二点。

3月15日,刘锁来电与田丰沟通,田丰又与刘庆勇、刘胜创沟通,双方正式确认宗亲关系。刘锁说,等刘庆勇他们把家庙修好了,再正式举行认祖归宗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时传祥纪念馆

爱心,是长久以来形成的

田丰是一名作家,他很爱写作,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到现在还在梦中。

上世纪80年代,从中学开始,田丰就与几位文朋诗友一道,在他家中成立了东明县业余作者联谊会,创办四开四版会刊《福河源文学报》,每季度一期,坚持了几年。中学毕业后他投笔从戎,在部队的四年里,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等报刊发表了许多文学和新闻作品。

回乡后分配到乡镇一线,田丰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上,从写小新闻、小豆腐块开始,到一年上《菏泽日报》八个头版头条,一个月上头版头条两篇,一期四版的报纸上了三个版的稿子,县委宣传部长称他“长了新闻眼”。那些年,他连年被市、县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三千多篇新闻稿件发表在《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国防报》等报刊上。

田丰的爱心是长久以来形成的。2000年3月,他得知村民杨百旺瘫痪卧床,妻子刘青枝悉心照料47年,一对伉俪演绎了人间大爱。田丰写出了《刘青枝:爱侣心血润残男》的大稿,发表在《曹州晚报》上,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4年7月,一家三个孩子同年考上大学,在菏泽市是第一例,得到了市、县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田丰知晓这个消息后,采写出了《卢美娥:教男孩织衣 让女孩杀鸡》的稿子,详细介绍了家庭主妇卢美娥如何教育和培养出三个孩子成才的感人故事,刊发后,各大网站纷纷转发,社会好评如潮。

2006年10月,田丰得知村民闫爱菊罹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经二年有余,丈夫焦培杰苦苦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家庭维系艰难。田丰采访后写出了《谁来救救俺的这个家》一文,《菏泽日报》《牡丹晚报》刊登后,影响极大。

2007年4月,村民焦文芳看到满地的蝼蛄、蝉衣、蛇皮、马蜂窝等与动物有关的中药材,车前子、蒺藜、蛇床子、地夫子等与植物有关的草药材,开始是自己采集,后来发展到坐地收购。田丰写了一篇不到300字的小消息《采集中药巧增收》,《菏泽日报》刊登后,《农民日报》及时予以了转发,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喜爱。

2011年4月,田丰听说菏泽市第三例、东明县第一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李聪即将前往济南进行献血时,他及时进行了采访,写出了消息《东明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赴济南捐献》。接着在李聪回来后,又补充采访,写出了通讯《李聪:用自己的血救人很开心》,报纸、网站刊发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

家住黄河边,情系黄河

田丰对黄河的情谊很深很深,经常步行、骑车去黄河观澜采风。

这些年,他写了很多关于黄河的文章,诸如散文《给滩区村台起个名》《家在黄河边散记》《黄河水患与东明豪杰》《黄河还会是“悬河”吗?》《黄河在这里被称为地上“悬河”》《黄河滩印象》《给村庄桥梁道路起名》《鸟儿恋上黄河滩区》《“打工人”的幸福春节》《黄河滩区大迁建的文化底蕴》《鲁西南散章》《黄河滩印象》《情系黄河滩》《春到黄河边》,报告文学《大鸨和东明黄河滩区的故事》《东明李亚平:寻找黄河岸边的美术符号》《东明穆绪刚:老渔公》《千里滩区换了人间》《黄河,黄河,我是黄河义工》《石文章的革命斗争故事》《奋斗写青春——记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青年突击队》《郑强胜:“八双鞋”的故事》《大迁建》《一千四百多个日夜——东明县沙窝镇三号村台建设纪实》,新闻《黄河寿星李温良》《八勇士畅游黄河》等。

《山东工人报》《山东工会网》记者周琳华采写的通讯《田丰:妙笔生花致敬母亲河》,菏泽日报记者彭传军采写的通讯《田丰:黄河滩上一粒沙》,报道了田丰的事迹。《山东商报》《山东文化地理》报道《“沿着黄河看地名”寻访行动 大河东流去 至鲁景愈明 走进“黄河入鲁第一县”东明》里面有大量对田丰的访谈。田丰还出版关于黄河滩区迁建的书籍《筑梦黄河滩》《大迁建》等。

2024年1月,一个知名网站总编联系田丰,让他写一个系列散文,到时给重点推介。田丰苦思冥想了几天,开始写系列散文《我家住在黄河边》,田丰从日常生活故事写起,把介绍黄河、介绍家乡的美好风光穿插进去,再配上厚重的历史文化故事,一篇一个角度,分“行走岸畔、河中游泳、重装徒步、行行摄摄、候鸟翔集、滩区迁建”六篇文章,全文近三万字。发出后,影响非常巨大,有网友留言称:“写出了黄河的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故事。”

田丰的写作老师杨洁称他是黄河岸边一位颇具才华的睿智汉子。田丰却自称,他很渺小,写作的路还很长很长,在黄河滩上黄河水的滋润下,他还需要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需要更上一层楼,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多年写作多年磨砺,田丰认为写作要勤奋,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要记录时代、讴歌时代的主旋律,唯有以“快”字来写文学,把“新闻”变成“文学”作品,让大众在当今快节奏的全民都是“记者”的时代,站稳自己的文学脚跟,给大众以文学大餐般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把脉问诊,起好地方名称

近年来,田丰先后参与了对滩区迁建的25个村台(一个外迁社区)村庄的命名,县城13座桥梁的命名,县城29条城区主要道路的命名,全县乡村道路的命名。

滩建新村。当时田丰在县政协文史委工作,县委书记办公会商议要给滩区迁建的24个村台和一个外迁社区命名,任务交给了县政协文史委。上级要求原则上是按照“社区”来命名,田丰他们考虑到历史沿革、文化渊源、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社会知名度、群众意愿等因素,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防止强配硬取、简单叠加、使用生僻字及在原村名前加新字,及时与县有关部门做好沟通,确保新村村名符合法律规定、不重名、不雷同,又有文化内涵、符合群众意愿。三个多月的时间,田丰六易其稿,把这些村台命名好,交给县主要领导汇报,后由滩建指挥部交由各村台。后来,由于迁建村庄“某某社区”不符合民政部门规定的社区标准,只好改叫“某某新村”。

新建桥梁。近年来,县城城市扩容力度加大,开发了很多新建桥梁,有13座桥梁需要命名。田丰对于一些不妥的命名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于沿河路东边与赵官营村东交叉路口的万福河新建桥梁,他建议改成“普河桥”,原因是普河恰从这里流过。前几年在这里还发掘了明朝时期的普河桥遗迹和石碑,佐证了普河流经此处的事实。“普河桥”以相近原则命名,既传承了古东明的文化,又代表了东明的新气象,让桥梁不仅成为跨越河流的建筑,也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纽带。

城区道路。通过给城区道路的命名,改善了东明地名管理现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提升了东明文化软实力。由于对县城29条城区主要道路的主干道进行命名,田丰等7人被纳入省级地名文化专家库中。田丰等人首先确定了命名的方向,东西道路以东明历史的河流为主,南北以山为主,穿插庄子文化、黄河文化、县域历史文化,以及东明老县名、人名、老痕迹等,一些有意义的道路名称,尽量保留,也可以加上现代文化元素。对拟定的路名既要符合东明的历史文化、山水特色及时代精神,又要与城市规划确定的实用功能相适应,符合命名对象的性质、功能、形态、规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通过田丰等专家的酝酿商议,拟定的路名充分尊重历史、符合现实、相对稳定、含义健康、指位明确、方便群众、好找好记。

乡村道路。在全县各乡镇命名好第一稿的情况下,田丰等“专家”再把脉问诊。在会上,田丰作为主讲人,对命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对有分歧的地方,他及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乡镇之间的道路是否可以连贯起来,做到有序可依;两村之间的道路命名时,各取一个字为道路命名,有些欠妥;字太多,不易识记;有些方位命名,叫法混乱;涉及政治色彩的路名,要有严肃性,尽量不采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路名,尽量不用;有些路名起得太俗气、太普通;部分道路的命名有争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工网参加活动

探寻历史,钻研地方文化

田丰喜爱研究地方文化,探寻地方历史遗址。他撰写的文章,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地方文化。他先后编著了《东明地名文化》《东明庄子传说》《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等书籍。

以前,田丰曾借调到县政协文史委办《东明政协报》,为了丰富版面,在四版副刊版上他连续撰写了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由于受版面影响,四开四版的小报,拿出半个版面,每篇文章1200字。每期刊登两个景,连续刊登了六期。而十二景的历史资料,在古县志中只有不到一百字的内容,挖掘出来的东西多了展不开,少了又没法写。

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分别是五伯盟坛、白云仙洞、赤水祯符、荆台春色、古筑夕晖、龙光耸翠、高阁凌空、长堤烟柳、黄河惊涛、漆园吏隐、鱼窝垂纶、二贤胜境,或叙事、或状物、或记人、或怀古,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描写了明清时期东明境内的十二处佳景。

如何写好这些景色呢?田丰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借阅了大量的古籍书刊,然后是走出去,实地勘探,与县博物馆馆长一起走遍了十二景的遗迹。2023年,田丰从春天的“春分”开始写起,每周发一篇,一直到夏天的“小暑”才算写完。每篇在二千字以上,十二景共写了近三万字,在古文化爱好者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田丰写的散文《又见黄巢起义地》,在市作家群里发出后,引起很大的反响。四个县区的一些作家,针对田丰说的黄巢是东明人、东明八里寺举义旗、东明四柳树祭刀等传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说某地有黄巢广场、某地有黄巢点将台等说法,与他进行了辩论,还有作家据理力争,发文来印证他们的说法。田丰一一做了解答,说这些都是传说、野史,没有确凿的证据,谁的都不可信,谁的都可信,正史与野史上的传说有也是无可厚非的,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些年来,田丰写了《汉光武帝刘秀与东明的情缘》《八里寺与黄巢起义》《五霸盟坛》《杨家祠堂》《五霸岗,春秋五霸会盟的地方》《龙光山色翠微开》《“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汉留侯张良归隐白云山》《姜太公垂钓在濮水》《荆台春色浓》《漆园有傲吏》《话说东明县的“山”》《高村码头故事》《从古县志中挖掘历史故事》等一大批有关地方文化的文章。《山东宣传》平台刊发了田丰写的《理财大师刘晏》,三天时间,点击量过1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七年级学生讲文学写作课

庄子情结,故里再添佐证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山东东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田丰喜欢研究有关庄子的方方面面。2008年8月,他在大众网东明频道任执行主编的时候,对网页进行了全面改版,宣传重点工业侧重于石化产业,农业开辟了“中国西瓜之乡”栏目,人物突出庄周,宣传“庄子故里在东明”。也正源于此,他开始接触到东明人的庄子情结,东明人在探索、研究、搜集、整理、挖掘庄子的点点滴滴。

2010年5月,《东明县庄子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对东明庄学研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田丰在大众网连载了全文,里面很多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网上连载结束后,他及时汇编成册,命名为《东明庄子传说》,前半部分是历史传说,后半部分是有关东明庄子的新闻。

期间,田丰专访了东明县原地名志办公室主任王守义,用《王守义的庄子情结》为题,以“触摸庄子”“感悟庄子”“痴迷庄子”三个章节,分别讲述了他研究庄子的故事,《菏泽日报》《菏泽广播电视报》分别刊发报道。大众网发出后,国内外80多家网站了进行转载、评论,一家大型网站转载时直接把题目改成了《东明人的庄子情结》。后来,王守义出版有关庄子的书籍,特邀请田丰作序。

庄子因崇尚自由,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卒葬于此,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因此被奉为《南华真经》。田丰在县政协文史委期间,帮助王守义编辑出版了《庄子故里考》《南华真人在南华探寻之路》《庄子故里东明说田野考察》等书籍。

截至目前,东明县先后三次召开有关庄子的全国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实地考察了与庄子生平有关的漆园故址、庄子观、庄子墓、南华山旧址及有关的墓碑、石刻、族谱等,到庄子后裔集中居住的庄寨村进行访问,听取了村民的介绍。与会专家、学者依据具体可靠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经过分析比较,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庄子故里就在东明县。与会专家认为,庄子—生做官、退隐、著述、授徒、终老、墓葬及子孙繁衍之地均在东明。

爱好庄学,喜爱庄子,研读庄子,亦是田丰多年的嗜好。东明县围绕着庄子“漆园为吏”“濮水垂钓”“河监借粮”等南华系列事件展开研讨,田丰发现庄子与惠子的关系非同一般,经过仔细研究,写出了万余字的《从庄子与惠子的关系看庄子故里在东明》一文,先后在《齐鲁晚报》《菏泽文化》《菏泽日报》等报刊发表,《齐鲁晚报》刊登时,把题目改成了《庄子故里在东明再添佐证》。

多面手,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在工作中,田丰是一个多面手,这么多年以来,先后在不同的岗位干出了不错的业绩。

在气象协管员的工作岗位上,田丰时刻关注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收集和传播气象信息,为村民服务,尽职尽责保一方平安。平日里,他时刻维护着镇里的气象区域自动站,定期爬上站台查看情况。他多次参加市县气象局的业务培训,细致全面地熟知气象知识。每当了解到气象变化时,田丰都及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单位同事这样称呼他:“气象信息员有点傻,刮风下雨往外跑。”他的事迹被《中国气象报》《菏泽日报》以《田丰:让气象信息成为人生中的“香饽饽”》为题,进行了全面报道,他也因此被中国气象局评为“2015年度全国百名优秀气象信息员”。

在统计、经委工作岗位上,田丰多次参与人口、经济、农业、工业、污染源、第三产业、基本单位等多项全国性的大型普查工作,他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扮演好“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指挥员、宣传员”等多重角色,在普查期间,他始终坚持“四勤”——勤学、勤问、勤指导、勤上门,有较为丰富的普查工作经验,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每天深入到普查小区,亲自检查、督促,认真搜集资料、汇总、编排、绘制普查图,及时录入信息,严格遵守“当天表格当天复核,当天问题当天解决”的制度,工作状态完全是“白加黑”“雨加晴”“五加二”“8+8”,坚持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多次被省、市、县普查办评为先进个人。

在工会工作岗位上,田丰认真学习工会的管理知识,做好职工“娘家人”的工作。一个冬天,一企业工人向他反映情况:在下班时,由于北风较大,宿舍门夹住了手指,企业不给他算“工伤”,病休假期,还扣除缺勤工资。田丰邀请县总工会人员一道去企业,当面锣、对面鼓地与企业负责人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解读职工权益,让其认识到企业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田丰也先后获得市、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会员”“总工会优秀通讯员”等殊荣。

工作中,田丰曾连续四年获得年底考核“年度优秀等次”。2001年3月,东明县委、东明县人民政府授予田丰“2000年度全县农村致富带头人”殊荣。

热衷帮困,是个热心肠

田丰是个热心肠,他热衷于帮助困难的群众。

2008年11月初,田丰当时在大众网负责东明频道。一天,通讯员侯志明爆料称:有一个人因为同名同姓招惹了一场麻烦。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天上午,村名刘齐来到辖区派出所,要给家人办理户籍证明,可当他刚报出姓名时,噩梦开始降临了。民警抬起头问道:“你是刘齐?”“是。”又问:“你是某乡镇某大队某自然村的吗?”刘齐忙点头:“是,我是。”民警边问边往外走,出了工作台,走到刘齐身边,掏出手铐铐住了他的双手。

刘齐惊恐万分,莫名其妙,高声喊起来:“你们为什么铐我?我犯什么法了?”民警说:“你犯什么法你知道!”“我一个良民,我犯什么法了?”“犯什么法你自然清楚,现在想不起来是吗?会让你有想起来的地方!”就这样刘齐被押送到派出所,以网上在逃人员被民警扣留,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刑事拘留7天。刘齐本是一个小市民,一直在本地干些小生意,从来没有外出过。而民警拿出的证据是他在外地诈骗某公司现金10多万元。刘齐坚持认为他没有错,坚决不在拘留书上签字。民警问他:“你的名字错不错?”刘某说:“不错。”民警就说:“不错就签字。”刘齐在没有询问笔录的情况下,无奈在拘留书上签了字。当刘齐被带到案发地,诈骗单位不认识这个刘齐,民警让他签署“不起诉”的字据后,才放他回家。回来后,他的事再无人问津。

田丰通过细致的采访,得知刘齐所在乡镇还有一个刘齐,在刑警队有案底,人仍然在逃。等采写出稿子后,田丰又核实了细节,很快在网上发出了《同名同姓惹祸端 无缘无故坐牢监》的稿子。一经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当地公安机关派人给刘齐道歉,并进行了补偿。刘齐非常感谢田丰的仗义执言,为他挽回了名声。

2009年6月的一天,农民工陈某外出务工,在防腐作业时,被变电所的高压电击倒在电杆上,当场死亡。包工头是外省人,通知其家人到当地去处理此事。陈某家人得知消息后,不知该如何是好。陈某家人通过熟人找到田丰,述说事情缘由。等陈某家人与田丰等人赶到事发现场时,现场已经被清理干净。当地供电部门说,是陈某违章作业造成事故,与他们单位无关。田丰通过了解才知道,是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失误才造成了这次事故,他们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就让陈某上去作业。田丰还了解到,这个县的供电部门以前也有过类似事故发生,但为了能拿到无事故安全奖,他们隐瞒了事实真相,这次,他们还想故技重施。

田丰与陈某家人在小旅馆住下后,一方面搜集证据,一方面与当地供电部门进行商谈。田丰据理力争,拿出了掌握的线索,要求当地供电部门公布事实真相,并要求往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此事。田丰写出了《上得去,下不来,冤魂在飘荡;活着来,死了去,冤屈在电站》的调研报告,呈给当地供电部门。经过半个月的斡旋,陈某家人拿到了合理的理赔金,一家人多少得到了一点宽慰,他们非常感谢田丰的无私帮助和爱心帮扶。

追梦人,插上飞翔的翅膀

2021年6月,田丰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周写一篇6000字左右的人物纪实作品,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网络平台上发稿。稿子发出来后,社会反响很是不错。一直坚持到春节,已经写了40篇文章23万字,春节期间,田丰编成《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一书。

在写作的过程中,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自己寻求的线索,有一些人不太想让田丰去写;有些是朋友介绍推荐让他写的;有些是应景而写的;有些是没法去写的;还有一些是偶然遇见的。全书分为追梦故事、艺林求索、作家风采、爱心奉献等四个部分,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全景式地描写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模型来描写,细节丰满,形象鲜明,意义突出。

在“爱心奉献”章节中,田丰写了《王雨增:生命救援的守护神》《黄艳萍:承诺》《杏林好人柏建军》《义工张翠玲和她的爱心团队》等篇章。

对于东明县省级作协以上的作家,田丰是一个个地接触、了解,他写出了《杨洁:师心依旧》《李福禄: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房文堂:唱一曲乡野恋歌》《王奇才:从军旅走出来的剧作家》《北大才子岳永勇 两万诗篇满诗囊》《王冠臣:翰墨书香风韵高》《刘松华:穿汉服的女作家》《曹廓:给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等,这些作家在田丰笔下,俊采星驰,展现了纯粹美好的创作灵魂。

一个偶然的机会,田丰看到某地路边有一个个养蜂箱,他于是停下来,与养蜂人聊了起来。2021年春晚,一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响大江南北,牧羊人与养蜂人的爱情故事悲凉凄美,这让喜爱音乐的田丰为养蜂人的神秘所吸引。很快,《沈刚明:“蜜蜂王国”听养蜂人的追花故事》出稿,分三节讲述了从事最“甜蜜”事业的人,追花的“游牧者”,风餐露宿养蜂人。文章发出后,沈刚明惊讶万分,直呼“我有那么美吗?”赶蜂十多年,沈刚明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养蜂给了沈刚明一片崭新的天空,给了他勇敢生活下去的希望。他对田丰说,虽然创业起步较晚,但能干着喜欢的事业、做着甜蜜的梦想,是他最大的满足。

田丰,目前是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写作学会会员,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大迁建》《筑梦黄河滩》、报告文学集《慧眼妙笔写春秋》《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散文集《风花雪月的故事》《东明地名文化》、散文诗集《贝壳的思念》,主编《散文十二家·东明专辑》等著作,编著《东明庄子传说》《东明明清古邑十二景》《东明作家谱》《东明战“疫”纪事》等。

大迁建,筑梦黄河滩

田丰喜欢写时代的新视点、新面貌、新事物,多年来,他一直这样做着。

2020年年初,疫情突发荆楚,蔓延全国,田丰抓住时机,采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方舱”医院的守护者——记东明县援鄂抗疫“三勇士”》,被《时代报告》杂志等多家媒体采用。

2021年7月20日,暴雨突袭郑州,地铁灌水、医院被淹、汽车漂浮、人员受困,暴雨牵动着东明人民的心,各级部门各种人群及时投入了紧急救援。27日,田丰采写了救援过程,写下了5000多字的《逆行出征,情系中州——东明县救援团队驰援河南灾区纪实》一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菏泽日报·菏泽通》等媒体进行了刊载。

2021年10月,黄河山东段发生了36年以来最严重秋汛,田丰及时采写了8000多字的纪实文学《战秋汛——东明县打赢黄河秋汛防御战纪实》,报道了县内各单位奋力抗汛的感人故事。

2021年11月,当国家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时,田丰立即进入采写状态,很快写下了7000多字的纪实文学《大河奔流——东明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3月至9月间,东明县医院护士长乔艳琪三次带领县支援核酸检测队伍出征枣庄市台儿庄区、曹县曹庄镇、济宁市任城区,并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田丰得知消息后,想方设法联系上乔艳琪,当时,她正在宾馆隔离,田丰就让她抽空在微信上留言。就这样,他边提问边整理,最终形成了通讯《乔艳琪:三次出征战疫情》,纪实文学《乔艳琪:疫情不退我们不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齐鲁工惠》《菏泽日报》《菏泽日报·菏泽通》《东明云》等多家媒体予以刊载。

2023年夏季,一场大雨侵袭了京津冀,各地志愿者纷纷伸出援手。田丰及时关注着事情的进展,当听说救援队员回来后,他及时跟进采访,8月7日,写出了万字的《逆势紧急驰援——东明县救援队京津冀水灾救援纪实》一文,经齐鲁壹点·青未了刊发后,当地各大自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影响极大。

2023年11月,一块500多亩的土地,在搁置13年抛荒之后,在市、县“第一书记”打井、修路、配班子的工作下,终于播种下麦种,村民们喜笑颜开。田丰采访后,写出了通讯和报告文学《红柳绿柳笑春风》,在多个报刊网上得以发表。

2017年5月15日上午,在“黄河入鲁第一乡”东明县焦园乡的黄河滩区,近百辆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开足马力开始运送土方。菏泽市在山东省率先拉开了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的序幕,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这标志着这项工程的全面启动。田丰看到这一消息,认为这是影响历史的千年工程,马上开始搜集资料,想写一篇万字报告文学作品。于是,他经常去滩区查看建设情况,留意每个环节,思索每个场地的变迁。可是,当资料搜集到四十多万字时,他认识到这样的工程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书。

一直到2020年疫情发生,田丰才有时间正式下笔写书,他要写一部记录历史的书,把黄河滩区迁建记入历史。本着如实记录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过程,把迁建的由来、经过、过程等都写下来,让历史记住这一刻,让时光留下这一段,让时间定格这一天,让有了活力的滩区百姓永远记住这段时光、这段历史。2021年1月,一部29万字的《筑梦黄河滩——山东省东明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纪实》正式出版,其语音版被学习强国平台全文推出。

田丰的一部“筑梦”,只是写了半部迁建史,剩余的一半在哪里?2021年5月30日下午,东明县最后一批12个村4843户村民选房到户,24个村台全部分房到户,全县干部群众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最终夺取了滩区迁建的伟大胜利,圆了12万滩区百姓祖祖辈辈苦苦盼望的“安居梦”。他继续边采访、边搜集、边思索,该如何写好“滩建”的大文章呢?居民“安置”后的生活又如何?一直到2022年植树节那天,田丰认为可以收官了,因为他看到了迁建后百姓的甜蜜生活。昔日贫穷黄河滩,今朝旧貌换新颜。于是他开始下笔撰写长篇报告文学《大迁建》,九易其稿,最终以56万字完稿,目前正进入建言出版社的三审三校中。

近年来,田丰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贴近生活去写作,先后写出了《贫民英雄武国升》《中国好人崔玉臣》《特勤队员侯鲁森》《杨宝善:心血灌润病妻三十七载》《韩国瑞:把画做出粮食的味道》《穆绪刚:老渔公》《李亚平:寻找黄河岸边的美术符号》《李银岭:讲台上的书法家》《东明县有个教师村》等作品,他在各大报刊上发表文学、新闻作品,出版文学著作8部、编著4部,累计460多万字,2023年田丰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职工(文学)达人秀”殊荣。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侯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