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人一听到“食品添加剂”几个字,恐怕联想到的都是有毒,吃了会中毒、得癌症、变傻......。

食品添加剂”,望文生义地理解就是不属于食品本身所包含的东西,是人为的在食品中添加进去的东西。

一说起现在的食品安全,“过去的好”,“过去的味道纯正”,“过去的人没这么多病”......,其实这些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完全站得住脚,首先,过去得病的少吗?并不少,只不过很多病,尤其是小孩子发烧感冒,除非出现抽搐等严重症状,有几个家长会带孩子去医院打针输液呢?古代中医对病症的诊断和描述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所以有谁能就此认为古代就没有癌症、没有“三高”?所谓“消渴症”不就是现在的糖尿病吗?其次,过去的手工加工方式由于加工环境以及个人卫生条件有限,食品保质期很短,无法大范围流通,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人群的需求。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不是所有的简单加工的食品都是代表着质量好,例如小作坊酿造的酒,无法脱除甲醛。酿造的酱油醋很容易生菌长蛆,还有人竟然说长蛆虫说明纯正。

过去的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其实更多的体现了当时生活水平较低、需求较少、生产加工技术较差的事实。

参观过故宫都会觉得,即便是皇帝,乘凉要靠扇子、出门要靠轿子,并不如我们现在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的各种生活方面的便利和舒适来的更好。凡事不可走极端,苍蝇叮过的饭嫌脏,长蛆的肉嫌臭,却说酱油醋生蛆虫好,岂不可笑?不能因为不喜欢现在很多生产厂家在酱油醋中添加了防腐剂--这无疑是个大问题--就自欺欺人地把好与过去画等号。由于各种物产受到地域、季节的限制,所以不能又想吃遍各地美食,又要纯天然无添加,至少以目前的客观条件还不能完全做到,随着各方面进一步发展,这个要求在将来可能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现在,需求的量和需求的范围都是过去不可想象的,如何在“纯天然、绿色”与流通全球之间掌握好分寸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将食品问题一切的祸根都归结到食品添加剂上实在是有些把问题简单化了。

大家肯定要问:为什么要加添加剂?

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使食材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加工,由于人们对各类食物,包括以前很难接触到的远在千里之外的各地美食的需求大幅增加,传统手工或小作坊的加工方式难以满足需求,且机械化生产方式对加工原料的要求不同于手工加工,所以需要通过添加一些添加剂利于机器加工;二是加工出来的食品有更好的产品特性,如色、香、味、酥、脆等;三是保证家庭购买的半成品在烹饪时的形色味,如速冻面点类。四是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我国的发明,现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起源于欧美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国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量和质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打开了大门。

由于食物匮乏,早期使用添加剂的目的其实就一个,保存食品,如使用盐腌制的各种肉类、蔬菜;酒、醋浸渍等。这些可以看做是最早的食品添加剂,现在也仍在沿用。

没有添加剂,有的食品可能就不会出现,如豆腐、粉条、馒头、油条等等。

下文继续讨论食品添加剂这个大家都十分关注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