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简介(41)》(以姓氏拼音为序)。

钱宁院士(1980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宁(1922年12月4日-1986年12月6日),浙江杭州人,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1943年钱宁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并创办了英文版《国际泥沙研究》杂志;1985年被表彰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6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同年12月6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4岁。

钱宁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及治理,河床演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钱人元院士(1980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人元(1917年9月19日—2003年12月6日),江苏常熟乘航人,高分子物理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

钱人元于1939年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破例留校任教;1940年至1943年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化系助教及教员;1943年前往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就读;1948年从美国回到中国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级讲席;1949年至1951年担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1年至195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至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改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 ;1985年当选美国化学家学会会士;2003年12月6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6岁。

钱人元从事高分子物理学及力学和流变学研究,1950年开始创建高分子物理研究领域 。

钱三强院士(1955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出生于浙江绍兴,原籍浙江湖州。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

钱三强于1932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1936年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1937年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得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1948年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1年接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1954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8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兼任浙江大学校长;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钱三强早年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主持中国科学院计划局。

钱伟长院士(1955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民盟盟员 ,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生前是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所长。

钱伟长于1931年—1937年先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所学习;1937年任教于天津耀华中学;1939年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理学博士学位;1942年—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1946年返回中国,任清华大学教授;1949年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副教务长;1952年任清华大学校教务长 ;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56年9月—1957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3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84年任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 ;1986年当选为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1994年任上海大学校长;1997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98年3月—2003年3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0年7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2011年2月获评为“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

钱伟长主要从事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和中文信息学等研究工作。

钱学森院士(1957年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英文:Qian Xuesen,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著名航天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

钱学森1929~1934年就读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1957年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9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 。钱学森主要从事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航空工程、火箭导弹技术、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的研究 。

钱逸泰院士(1997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逸泰(1941年1月3日-2023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无机材料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2年钱逸泰毕业于山东大学;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任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01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3年1月14日11时50分,钱逸泰同志在合肥逝世,享年83岁。

钱逸泰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制备和超导材料制备的研究。

钱志道院士(1955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志道(1910年12月11日—1989年9月28日),浙江绍兴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钱志道193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38年5月—1946年历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工程师、军工局三厂厂长、军工局厂化学总工程师 ;1946年—1949年历任鸡西办事处总工程师、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军工部党委委员、东北军区军工部直属一厂厂长兼政委;1949年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军工局副局长、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兵工总局副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司司长、部长助理、部党组成员、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兼第一局(导弹局)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和总工程师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5年—197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钱志道长期从事火炸药和弹药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钱钟韩院士(1980年当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钟韩(1911年6月2日—2002年2月8日),又名“钱锺韩” ,江苏省无锡市人,热工自动化学家,也是作家钱锺书的堂弟 。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钟韩长期从事热物理学和热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和研究,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热工仪表自动化专业,培养出新中国首批电厂运行自动化专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钱钟韩长期致力于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来为中国培养出众多具有开拓性的优秀人才。 [3]在电厂热工过程动态学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和工程化的工作,在方法上有所创新。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低阶近似模型的(以级数展开为基础的)数学方法,解决了当时国产模拟计算机容量太小的一个题。1985年获美国南加州中华科学家工程师学会颁发的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