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国英

财经暖男 | 只说有用的

印钞逻辑的惊天巨变,必将影响深远。

印钞逻辑的去美元化,其实就是央行在亮底牌。

• 前几天,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明确讲到,“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23日)

这句 话有点偏理论,我简单解释一下。

支持央行在公开市场(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这象征着我们央行的印钞逻辑,正在发生惊天巨变——这某种程度意味着,央行以后的印钞,将不再看美国和美元的“脸色”了。

注意了,过去,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我们央行的印钞逻辑,主要是依据“外汇占款”的派生逻辑。

也就是说,过去20多年,我们央行的印钞,锚定的主要是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大量外汇,这些以美元为主的外汇,结汇结多少,央行就得发行等额的人民币投放到市场。

这在全球化的顺周期,这在中美关系的相对和谐周期,我们央行的这种印钞逻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外汇占款”导致央行印钞多了,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的上调,进行相对的货币回笼。

但是,这两年,全球化已经进入明确的逆周期,中美关系更是持续呈半冷战的趋势,这事实对我们央行既有的印钞逻辑构成了终极拷问:如果我们的贸易顺差减少了,尤其是针对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贸易顺差产生大幅减少,那么,我们还怎么增加人民币的投放?如果一旦发生更激烈的全球变动,如果我们针对以美元进行结算的贸易出口,不再产生贸易顺差了,那么,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必须进行人民币收缩?

这个终极拷问,在最近两年,事实已经越来越急迫。

回顾一下2022年和2023年,我们的股市汇市和楼市所遭遇到的三杀,过去两年,我们的股市汇市和楼市所遭遇到的三杀,内因当然是存在的,比如楼市的泡沫,但同时,外因也是相当明显的——尤其是去年,美国和欧洲加速启动贸易和产业链的去中国化,外资的大量撤离,美欧对华贸易进口的急速下降,这势必会影响我们2023年的美元“外汇占款”,而美元“外汇占款”的负面影响,又势必会导致人民币流动性的阶段性减少。

同时,面对2023年我们宏观经济层面的承压,以美元“外汇占款”为央行主要印钞依据的路径,事实也影响了我们的逆周期调节空间——是的,为了拓宽我们的逆周期调节空间,我们是可以不停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事实是存在临界点,且不够直接高效,另外,为了拓宽我们的逆周期调节空间,我们也可以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和MLF(中期借贷便利)不停的向市场补充流动性,但是,这同样存在不够直接高效的问题。

所以,为了结构性拓宽我们的逆周期调节空间,现在,我们开始明确支持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

这意味着,我们以后的印钞逻辑,将从原来的主要锁定美元的“外汇占款”,加速转向二级市场人民币的“国债买卖”,这不仅增加了央行应对逆周期调节的空间和灵活度,事实也是在为全球动荡进一步升级和中长期中美博弈的不可逆,在提前做极限应对。

央行印钞逻辑的惊人巨变,这件事意义重大,我觉得至少有三层意义。

1,面对全球的超级动荡,面对美国持续对我们的压制,我们央行的印钞逻辑,将从原来还要看美国和美元的“脸色”(以美元结算的贸易出口),开始加速走向人民币印钞的自主可控。

2,面对现在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人民币资产价格的压力,央行印钞逻辑正在转向自主可控,这事实也是对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维稳的一种兜底。

在这种印钞逻辑的兜底之下,今明两年,楼市很可能还会有中小跌,但继续大跌的可能性肯定没有了,同时,今明两年,我们股市超大概率会有较大的震荡向上的幅度。

3,央行将人民币印钞的锚定物,从过去的以美元外汇占款为主,现在加速转向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买卖为主,那么,这里会产生一个矛盾的地方—— 印钞多了会导致货币贬值。

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也就是人民币国际信用的相对可控,我们除了进一步拓展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货币互换之外,基于当前逻辑,接下来的两三年,央行继续大手笔增持黄金,这应该是超大概率的,这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印钞去美元化之后的国际货币信用。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