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留给大同这块警示碑再引关注:华严寺综治犯三错,明耻彰过。
山西大同市华严寺周边的一块警示碑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碑由当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撰写,内容涉及华严寺周边综治工程中的错误和教训。耿彦波凌晨四点等候,以此表达对综治工程的认真态度。这一事件被《澎湃新闻》报道,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碑文内容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碑文深刻指出了华严寺周边综治工程中存在的错误,并以严肃的语气表达了对这些错误的警示和反思。作者通过列举三个方面的错误,突显了工程的违法、不科学以及对文物保护的干预影响,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责任感。同时,作者将该错误作品保留下来,并立碑反面教材,以引以为戒,警示后人不再重蹈覆辙,体现了作者对于维护历史文化的决心和担当。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感叹现任大同市长耿彦波的用心与责任心。他不仅在综治工程中付出了心血,还在凌晨四点等待报道,展现了对工作的极大热忱。对于耿彦波撰写的警示碑,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过去错误的自我反思和警示,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引导和教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观点
1. @八卦小虫:耿市长真是尽心尽责啊,为大同市民谋福利。
2. @山水风月:这种负责任的市长不多见,大同市民真是幸运。
3. @大同游客:希望更多的地方领导能像耿市长一样,心系民生,勤勉工作。
我是因为敬佩耿彦波这样的干部才专程去大同旅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导干部就要干事,就要干成事,就要干实事,就要干老百姓拥护的事,耿彦波市长做到啦!

去过全国很多城市,没有二百也有一百多个,大同是为数不多让我即有惊艳感又有舒适感的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同城墙现在是14米高,其实历史上只有12米高。《大同县志》记载,明代大同城“高四丈二”,按照明代度量衡(1尺=0.28米)约12米,但是2009年重建时,却错误使用了清代度量衡(0.32米),错误把城加高为14米,修到雁塔处,才发现城高算错了,又不能返工减,所以又拆了城墙上的真雁塔,垫高城墙甬道后,又新建一个假雁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耿彦波个人的性格和工作经历有关。据报道,他在任职期间一直致力于大同古城的保护和改造,以及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这种对工作的执着和责任感,使得他在市民中获得了高度赞誉。
类似的案例在各地可能都有,但是像耿彦波这样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并不多见。类似的警示碑或许不多,但对于历史教训的反思和警示,是各地领导应该重视的一点。这种行为能够提醒后人,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耿彦波的童年成长经历可能影响了他对工作的态度。据了解,他是大同的土著,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加之他的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可能使得他在担任市长时更加注重民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更深的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敢立碑的人一定是清清白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耿公威武,再造大同!
七律《赞耿彦波》:大同市长保华严,兴修古城共披青。昔日辉煌今重现,千年古寺焕新颜。晨钟暮鼓唤醒梦,警示碑立教后人。耿心耿行真英雄,功过存世永长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认为耿彦波市长的做法正确吗?你觉得其他地方的领导是否应该效仿他的做法?欢迎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