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内蒙古某服务区,一名男子购买了所谓的“切糕”,却被要价12000元。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愤怒,许多人纷纷谴责这家无良商家,导致该事件登上热搜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件的当事人出来澄清:他购买的并非切糕,而是被告知价格为1.2万元的物品。

现在,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出现了重大的反转,涉及的商家也被曝光了!

4月30日,在内蒙古某服务区,一名男子购买了被称为“名贵药材”的商品。在交易之前,店主告知价格为16元。然而,当男子准备结账时,却被告知价格为12000元,这让他难以置信,感到非常震惊。

这名男子表示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打工者,根本不需要如此大笔的开销。“你说好的16元,我要的是这个价格!”他拒绝了这个天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店主则坚称自己确实说过16元,但是指的是每克的价格,而不是每斤。他表示自己的商品标价清晰明了,全按克来算。

他还向拍摄视频的人发出警告,要求删除视频,并不许再录像。

男子透露,事先商定的价格是每斤16元,但结账时被告知按克计算。

他感到自己受到了商家的欺骗,然而商家坚称已经明码标价。

这时,店主不耐烦地说道:“别跟我废话,药材已经包好了,你就得买,你有没有钱跟我无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男子与店主争执时,一位陌生男子出现在旁边。

他表示愿意和男子分担一部分费用。

男子机智地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为什么要和你一起买呢!”

事实上,除了男子本人外,其他几位女性也被怀疑是店家雇来的。

最终,在陌生男子的劝说下,顾客还是购买了产品。

这个事件揭示了店主的套路:

价格不明确:店主不会事先告知明确价格,最后以克计价收费,让顾客支付高额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人托降低防备: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试图分担费用,这在常理上显得不太合理。这种做法很可能是店主安排的托,目的是通过降低经济压力和分散注意力来迫使顾客购买产品。

事实上,当事人澄清了事件的真相:他之前的比喻并不准确,他在购买时并不是买切糕,而是购买了被称为“名贵药材”的商品。这家店铺实际上是售卖药酒和药材,而不是网上传言的切糕。

购买发生在呼和浩特左旗哈素海服务区的一家名叫“鹿某宝酒行”的店铺。视频当事人还警示大家,在服务区或景点购买名贵药材和珠宝首饰时要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查询,发现最贵的石斛价格为554.4元每斤,最便宜的为25元每斤;鹿茸的价格为4.98元每克。男子购买的价格是每克16元,明显偏高。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另外购买了其他药材。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在购买商品时要注意是否有明码标价,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不合理而又无法处理的情况,可以报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