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人们纷纷规划出游行程。然而在旅行中,由于环境变化、饮食不规律等因素,胃部健康很容易受到威胁。因此,打好“保胃战”成了旅途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兼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刘晓川为大家提供的一些保胃建议。

01

尊重地域特色,合理搭配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有些食物可能并不适合我们的胃部。因此,在选择食物时,既要尊重地域特色,又要考虑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偏好。在选择食物时要注重营养均衡。尽量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蛋、蔬菜、水果等。

02

多次少量进食,让胃适应新环境

暴饮暴食不仅会加重胃部的负担,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要尽量保持饮食规律,按时进食,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可以选择多次少量进食的方式,让胃部逐渐适应新的饮食环境。

要避免在睡前大量进食。睡前进食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和失眠等问题,影响旅行体验和身体健康。因此,在睡前1~2小时应尽量避免进食,让胃部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03

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在旅行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餐厅的卫生状况:

◎查看餐厅的卫生许可证 正规的餐厅都会有相应的卫生许可证,并且会悬挂在显眼的位置。通过查看许可证的有效期和颁发机构,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餐厅的卫生管理水平。

◎观察餐厅的环境卫生 进入餐厅后,要注意观察餐厅的整体环境是否干净整洁,桌椅、地面是否无污渍、无杂物。同时,还要留意餐厅的通风情况,确保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参考其他游客的评价和推荐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其他游客对餐厅的评价和推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餐厅的卫生状况和服务质量。

04

注意餐具消毒

一些餐厅会提供一次性餐具,这些餐具相对来说更为卫生。但如果没有一次性餐具可供选择,则可以观察餐厅是否对餐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比如,餐具是否摆放在消毒柜中,是否有明显的消毒标识等。另外建议自备餐具,可以避免餐厅餐具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还能体现环保理念,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开水或酒精棉片对餐具进行二次消毒。在就餐前,用开水冲洗餐具或使用酒精棉片擦拭餐具表面,可以有效去除细菌和病毒,提高餐具的卫生水平。

05

留意食品新鲜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食品的新鲜度:

◎观察食材的颜色和气味 新鲜的食材通常颜色鲜艳、气味正常。如果食材出现变色、发霉或有异味等情况,很可能是不新鲜的,应该避免选择。

◎注意食材的保存方式 一些食材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如果餐厅没有提供相应的保存设施,或者食材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那么这些食材的新鲜度就可能受到影响。

◎留意海鲜等易变质的食物 海鲜的新鲜度对口感和健康至关重要。在点餐时,可以询问服务员海鲜的来源和捕捞时间,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同时,要确保海鲜烹饪熟透,避免食物中毒的风险。

06

出现胃肠道疾病规范治疗,科学护理

◎及时就医,遵循医嘱 一旦出现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应立刻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饮食建议,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休息和特殊的饮食调整。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患胃肠道疾病期间,消化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因此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胃部的负担。比如可以选择稀饭、面条、蒸蛋等作为主食,这些食物易于消化;同时搭配一些清淡的蔬菜,如西蓝花、胡萝卜等;适量的瘦肉和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肠道组织。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导致疾病恶化,因此要避免吃。

◎小份多餐 在患胃肠疾病时,应该采用小份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导致胃部不适。同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以减轻胃部的消化负担。

◎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腹泻是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容易导致脱水。除了饮用温开水外,还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同时,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症状。通过上述合理的饮食调整,能够促进疾病更快康复。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应急总医院 莫鹏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