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各异、色泽绚丽的纹样,是美的象征,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充分彰显出民族工匠们高超的绘制工艺。 一件件端庄素雅的纹样,就好似一张张精美的名片,形神兼备地摹写出中国美学的千古神韵。 故宫是一座纹样宝库,藏着中国纹样的巅峰之作,其丰富、浩瀚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故宫纹样》一书,就以故宫博物院中的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藏品与建筑绘制为载体,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千百年来中国纹样发展的脉络,117幅气韵生动的配色图案,生动映射出故宫纹样纷繁多姿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故宫这座繁华的艺术宫殿中,共珍藏有180多万件瑰宝,其中就包括织绣瓷器、织毯、珐琅器、建筑绘制等五大门类的艺术珍品。 而在这五大类藏品中,无一例外都有着纹样的身影。 本书立足故宫馆藏,从考古学和美学的维度,全面回顾总结了纹样不凡的发展之路,有力地凸显出中国人高雅别致的审美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考证,纹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也是中国美术的发轫期。 当时的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自然纹样以及人造物纹样,大多渗透出多层面的崇拜思想与氏族图腾观念。 夏、商、西周时期,受神权思想的影响,纹样大多以人造物纹样、写实的动物纹样为主,几何纹样为辅。 其中,在沉实、粗犷的青铜神器上,几何纹样神秘怪诞、规矩严整、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已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相较于前朝的奇特神异,春秋战国时期的纹样则呈现出生动写实的嬗变特征,动植物纹样灵动具象,记录人类真实活动的场景式纹样,更多展现出丰富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到了大一统的秦汉社会,装饰艺术得到了显著提高,瓦当、漆器、铜镜、雕塑、画像石砖上多呈现飞禽走兽纹样,显示出民间艺人非凡的艺术功力。 特别是两汉时代,在秦代纹样大融合的基础上,动物纹样的绘制技艺迅速提升。 而伴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大量西域装饰风格的植物纹样的传入,更使两汉的动植物纹样得到空前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使佛教纹样装饰大行其道。 尤其是植物纹样的转型,使其开始真正地走进中国装饰艺术的主体领域内。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大量运用在石窟壁画、边饰、藻井等建筑装饰或器物上的植物纹样,就是最好的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代是中国纹样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它承接了南北朝时期的装饰风格; 另一方面,又在佛教兴盛的时代背景下,奠定了初唐纹饰自然写实、清丽俊逸的艺术特色。 整个唐代,纹样发展突飞猛进,迎来了大繁荣,丝织品、金银器、唐三彩瓷、雕漆镶嵌等工艺品上的纹饰,精致俏丽,美不胜收,展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 至宋时,纹样以洗尽铅华的极简风格为主,主要表现在瓷器上花鸟虫鱼和其他植物纹的运用,以及锦绣上大量锦纹的出现。 到了元代,纹样风格突变,繁复多样的瓷纹,不但造就出高贵奢华的青花瓷; 而且,也为明清两代瓷器纹饰的推陈出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明代,织绣技艺日益成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民间艺人在继承了汉锦、唐锦纹饰优点的基础上,又别出心裁地加以创新,大大推动了以官服为代表的动植物纹样的转型升级。 彼时的瓷器,更是达到了蓬勃兴盛的黄金时期。 清代纹样,则融合了多民族装饰艺术的所长,体现出满汉交融的纹饰风格,宫廷织绣、织毯、女服的频频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服饰纹样一步一步迈向繁复、靡丽之风。 在宫廷器物上,彩瓷、珐琅器、玉器等种类愈加逐新趣异,纹饰、器型有部分明显追随宋、明的仿古潮流。 而故宫建筑、家具上使用的佛教法器类的纹饰数量大大增加,更多表明清代纹样在赓续传统中,更偏向于藏传佛教的艺术旨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越历史的风尘,洞悉故宫纹样里的精巧之美,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中国美学的崭新境界,层林尽染的清秋之夜,就在《故宫纹样》中开启一趟愉悦的纸上探幽吧。翰墨飘香里,自有一番意趣在其中……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钟 芳

编辑:张 理

责编:廖且为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