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系黄益平教授2024年4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大会暨“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学术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黄益平:中国存在“索洛悖论”吗?

数字经济发展是否能提升国家生产率,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但我认为,只有提高总要素生产率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一个包含数字技术的生产函数是这样的:。其中:Y 为产出,K、L、D分别为资本、劳动与数字技术(包括数据)。数字技术既可能提高单个要素生产率,也可能提高总要素生产率。我们期望看到的是总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的问题,就是数字经济能不能或者有没有提高总要素生产率。

一、索洛悖论

诺奖获得者索洛曾经说过一句话:“你可以在任何场合看到我们已经到了计算机时代,就是没有在生产率的统计数据当中看到任何变化”。我们称之为索洛悖论。索洛提出这一悖论的时间大约是上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日益普及,然而从统计数据来看,生产率却出现了下降。

有学者在随后的研究中指出,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在9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某段时间内,生产率有所提高。因此,有人认为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然而,仍有许多观点认为这个问题尚未完全明晰。计算机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对生产率的提升难以准确衡量,不像传统经济那样可以直接测度到更多的产出。

另外有人指出,过去整个经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顺周期的,经济持续低迷会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到TFP的测算结果,导致其出现下降。事实上,从本世纪初的数据来看,总要素生产率一直在下滑,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索洛悖论的第二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是几位学者在几年前做的。数字经济催生了众多大型科技公司,理论上,这些科技公司应是推动数字技术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学者们测度了全美非石油20家最大的企业和62个行业的4家最大的企业对美国总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结果发现自本世纪以来,这些企业的贡献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对“索洛悖论是否进入第二轮”的讨论。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企业形态也在持续改变,表面上看,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高效,然而,我们并未在总要素生产率上看到相应的提升,同时,也并未观察到这些大公司对总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贡献。

中国的大概情况也差不多。我们感到数字经济发展应该是非常蓬勃繁荣的,在日常生活中它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治理方式,无所不在,但是总要素生产率却一直降低。如果这个是持续的现象,那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数字经济系?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何处?

二、部门间配置效率

几年前两位学者伍晓鹰和余昌华用投入产出数据做了一个分析,我借用他们的表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分析跟前面所说的很像。他们将经济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其中数字经济特别凸显了两个部门:一是ICT生产部门,该部门专门生产互联网和通讯技术设备;另一个是密集使用这些设备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部门,此外还包含其他部门。被称为数字经济的部门,即生产这些设备和密集使用这些设备的部门,总体而言生产率状况良好,仍在明显提升,或者对整个生产率的贡献还是客观的。然而,在其他一些部门中,生产率却令人担忧,尤其是那些非密集使用ICT设备的服务业部门和非市场的服务业行业,它们的生产率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做的第二个分析更有意思。他们探究过去这段时间,经济发展当中两种主要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在不同行业之间配制效率,是提升还是下降。可以看到,改革初期到现在,劳动力再配置效率是不断提升的,但是金融配制效率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在压低总效率。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劳动力市场配制资源是有效的,但是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没那么有效。此外,把金融资源配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包括ICT份额,一部分不包括,把ICT份额放进去以后,发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效率降低更明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总结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做得很好,但同时总要素生产率在持续的下降,怎么样来理解这背后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种可能。

第一,TFP在我们计算中就是残差项,有很强的顺周期的特点。过去十几年经济在不断的减弱,所以残差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其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这跟美国的长期停滞有类似的地方,因为长期停滞,所以生产率难以提高,而且增速也在不断的下降。

第二,分部门来看,凡是在生产这些设施和密集使用这些设施的行业,生产率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其他部门生产率没有提高?按道理说其他部门也不是没用,为什么生产率没有起来?可能是因为很多成果很难被度量到。同学们用了很多电子产品、网络系统以后,做很多事情都变得很方便了,这个在经济学研究中看不到成果。但是确实是增加了闲暇的时间,这是没有在数据上反映的。

第三,很多部门确实是滞后的,美国80年代的时候没有看到总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90年代看到了。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变化,也许过10年就能看到了。

第四,很多数字经济部门虽然变得越来越强,但是它的资源占用不一定会明显的上升,可能更多的资源流入传统产业。因为数字经济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得越来越高,将来都是无人的工厂,工人都去了传统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字产业的生产率在明显增长,但另外产业的生产率可能没有跟着增长,甚至会下降。总和在一起是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第五,部门间劳动配置效率比较理想,金融配置效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个问题是我比较关心的,值得深入研究。

入群即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