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在科举存在的时间里,有无数读书人靠着走科举这条路,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收获了成功,走上了人生巅峰。

考科举目的是为了踏入仕途做官,官位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故而每届录取人数必然有限,这就注定了这条路不是特别好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唐朝,那时候的科举还不太成熟,每年录取人数不但少,而且还会受到荐举制和门荫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参考的学子,都免不了落第的遭遇。

很多落第学子会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绪,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落第诗。

清代文人袁枚就在《随园诗话》中说“落第诗,唐人极多。”

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很多著名诗人,科举之路也不顺遂,都曾留下了落第诗。比如孟郊的《落第》和《再下第》、贾岛的《下第》、罗隐的《下第作》等等。

这些落第诗作极少数写得比较洒脱,大部分还是表达蹉跎失意之羞,或写羁旅行役之苦,或大发牢骚埋怨运气不好,或控诉官场黑暗科举的不合理……情感深挚,颇多动人之作。

今日长风要给大家分享的诗,就是一位唐代诗人科举落榜后黯然返乡途中所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君且欣赏唐诗《江楼感旧》: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少有诗名,以七律、七绝最多且最为出色。

赵嘏有名诗《长安秋望》,其中“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令杜牧等人大为赞叹,故“赵倚楼”之雅称开始流传。

赵嘏的梦想,和当时读书人那般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无二,只是才华横溢、诗名出众的他却在科举面前碰的灰头土脸,成为久困科场的典型代表。

他一次次精心准备参加科举,却屡考屡败,留寓长安前后长达数十年时间,内心悲痛不已的他因此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落第诗。

上面这首诗就是赵嘏再一次落第东归,独上高楼,眺望江上月夜的美景之时的感慨。

此诗清新隽永,淡雅幽致,虽措辞简单,然读之让人沉思,有清迥出尘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文简译

独自登上江楼不由得思绪万千,看着明月皎皎洒下如水般的月光,让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仿佛与天空连成一片。

眼前的景物依旧如去年那般美丽,曾经那时和我一起观景赏月的人儿又在哪里呢?

首句“独上江楼思渺然”,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位于江边的高楼,正是感到孤独无依,倾诉无人,才会让思绪不能表达,飘向渺茫的地方。

“独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寂寞的心境;而“上楼”,在古人的传统中似乎和愁思离不开;“思渺然”三字,又让我们见到了他那凝神沉思的情态。

七个字描绘了一幅空旷、沧桑又落寞的画面,有地点有人物,更有情感的宣泄。情致绵渺,引人遐思,颇有大家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句“月光如水水如天”,这一句给我们呈现的是作者登楼所见的绝美月夜之景。

他从上到下,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水月辉映,宇宙澄清,水天一色。在地面,在空中,在银色月华的普照里,夜色空阔宁静而壮美,意境格外幽美恬静。

一个“水”字的叠用,不但不让读者感觉重复繁杂,反而为这幅水月如天浑然一体的美图锦上添花。

眼前美景如此美妙如此醉人,按道理应该让作者心情好点,然而作者却不禁感慨叹息道“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原来赵嘏之前领略过这样的美景,他是故地重游。只是美景依然,人事蹉跎,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后两句不仅对应了诗题中的一个“旧”字和首句的“独”字,同样也是“思渺然”的充分展示,更加真切、深沉地抒发出作者的怅惘之情。

正是因为世事变幻后的故地重游,感觉的物是人非,才会有无穷的思绪缥缈的回荡在这水天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嘏将故人不在的落寞感情借美景而抒,使得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意境上都非常的优美,给人一种空灵神远、遐想隽永的艺术美。

时过境迁,如此怅惘凄美的诗,至今读后仍深受感动与感染,真不愧为最美的落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