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标题

“食品工程仿生学”的提出与发展

生命活动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制造维持生命存续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实食品工业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命体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极其完善的利用食材制造其所需营养物质的技术,许多生命活动与现有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利用仿生学原理,向生命体学习,进行食品加工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正逐渐得到国内外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作者早在1989年就提出“食品工程仿生学”的概念。经过3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理清了学科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其组成框架和研究方法,梳理出主要研究内容。2023年出版了《食品工程仿生学》,在该书中作者对食品仿生评价、食品仿生预加工、食品仿生分解、食品仿生分离、食品仿生合成、食品仿生成型、食品装备材料与机构仿生设计、食品制造过程智能控制技术的仿生设计等理论与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与分析论述。

“食品工程仿生学”建立的初衷在于我们通过系统地学习自然,找到推进食品产业更加符合高效、安全、节能、低碳发展趋势的金钥匙,因此对于未来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过从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食品工程仿生学”更大的意义可能在于它会启发生命学家重新审视已有的关于生命活动的研究成果,引发其对未被关注但对食品制造有重要价值的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海乐 教授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 院长

马海乐,江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国际期刊 Food Physics创刊主编,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及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与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果蔬保鲜加工机械分会副会长和中央厨房工程与装备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开展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食品物理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性地将声、光、电、磁、力等现代物理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初加工、食品生物制造等领域。主持“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各类政府资助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9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及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5 项、二等奖5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 项;发表论文1 1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90 篇( H-index 70);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44 件。

2019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突出贡献奖”,2022年获得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的“‘十三五’机械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近2 年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终身科学家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实习编辑: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冯红;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 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赞助 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 2024年5月16-17日 在 中国 北京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 2024年 8月 3—4 日 ,会议地点: 中国 湖北 武汉 。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