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梳子姐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这八个字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山崩地裂,风云激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两次革命性裂变。

一次是1898维新变法,一次是1919五四运动。

一次是甲午战败,击碎了洋务中兴之梦;一次是巴黎和会,打破了北洋逆袭幻想。

读书人、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不断反思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苦难与彷徨。

为什么中国总是屡遭欺凌?如何拯救这个疲弱的国家?

怒吼和追问,猛烈地叩击问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让五四运动应运而生。

五四之后,整个中国社会所有领域都发生了无比深刻的变化。

(1)政局之变

北洋军阀,并非草莽。

练兵于天津小站,近代史上最精锐的陆军,穿袁大人的衣,吃袁大人的粮,听袁大人的话,直至把大清王朝埋葬。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内各派系不安分的心开始躁动起来,但对武力的冲动尚存忌惮,因为那时武夫社会地位很低,军警见了学生也要尊称一声“老爷”。

五四之前,学生闹事被逮捕后凛然不屈,要大总统派员前去道歉,步兵统领衙门和警察所派人道歉才肯买帐,甚至当局放着鞭炮、备好汽车、作揖求绕,学生们才肯昂然返校。

五四运动之后,这种重文轻武的规则被打破,北洋政府无力,各地军阀用枪杆子说话,直奉皖诸系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从1920年开始,先后爆发五次大规模军阀混战。

旧军阀未死,新军阀又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轰然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外交之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北洋政府正确选边站队,在巴黎和会上首次以战胜国身份亮相。

相比鸦片战争以来割地赔款的懦弱,中国外交开始有了胜利者的心态和气势。

巴黎和会上,虽然美国同情,英国冷漠,法国火上浇油,让中国代表团遭到列强无情碾压,终究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果。

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给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租界,废除不平等条约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顾维钧当选国联理事会主席,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外交官顾维钧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智慧和才能,重塑了中国国际形象。

弱国无外交,并不意味着放弃外交。

五四之后,虽国家疲弱,但日积拙进的中国外交,正一步步站起来说话。

于抗争中迈出一大步,1919年,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思想之变

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工人阶级扩大,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参与的政治运动。

罢课、罢工、罢市,此起彼伏,相互呼应。

学生的激进性,工人的组织性,资产阶级的民族性,奠定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革命运动主基调。

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在工人阶层中传播开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群众基础。

陈独秀、李大钊,两位五四先驱,一南一北,发起共产主义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张国焘、刘仁静都是五四中的学生领袖,陈潭秋、毛泽东、王尽美、李恩铭、包惠僧均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经过五四的启蒙和淬炼,无产阶级革命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实业之变

五四运动爆发后,抵制日货成为最广泛的爱国斗争方式之一,就连上海青楼女子也举起抵制日货的大旗。

抵制日货,必倡国货。

据冰心回忆:为抵制日货,曾旷课创造些日用品,绣些手绢等出卖。

这固可说明抵制日货的赤诚,也表明当时民族工业贫弱不堪,连最基本的生活日用品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五四运动前后,盛行不衰的是“实业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的实业家。

35岁的范旭东发誓“搞不成碱,宁可自杀”,在家中设立试验室,用8年时间,硬是靠自己设计摸索,最终于1926年制出纯净洁白的合格碱,产品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

重庆“猪鬃大王”古耕虞曾说:

“抵制洋货一次,中国商人的国货生意就好一次。总而言之,不管反对哪个帝国主义,对民族资本来说都有好处。……反帝浪潮越高,制造或贩卖国货的资本家得利也越多。”

民族资本家喊出“振兴实业,挽回权利”的口号,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

1920至1921年,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黄金时代”的顶点。

其实,哪有什么民族资本家,只不过是一群人走向了一条更实际、更具体的爱国之路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人才之变

除了实业救国,五四之后,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也深入人心。

没有经过任何约定,五四之后一大批留学在外的年轻人从世界各个角落回到祖国。

1921年,侯德榜、吴宓归来;

1924年,叶企孙归来;

1925年,金岳霖、陈寅恪归来;

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而是一批精英的汇聚,同时还是一代代传承延续。

钱钟书、曹禺、季羡林是吴宓的学生;

叶企孙门下弟子个个不俗——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

23位“两弹一星”功臣,10多人师承于他。

五四之后,迎来一个大师云集、大师孕育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文化之变

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促成文化觉醒。

1919年初,38岁的鲁迅发表了小说《药》,这一年他把家搬到北京。

五四运动这天,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领着自己6岁的儿子钱三强参加了游行。

青年毛泽东回到长沙,办起了“新媒体”《湘江评论》,鞭挞时弊、鼓吹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6月刚过,全国各地众多期刊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据估计超过四百种,仅江苏、浙江两省就有两百种之多。

这些刊物思想激进、敢于说话,几乎全部都是用白话文写成。

在中国整个现代史上,1919年无疑称得上奇迹迭出之年。这一年的真正奇迹,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转变的传播速度异常迅猛,连那些对其最后的胜利怀有最疯狂期待的人都感到震惊了。

这是1919年底,胡适在《中国知识分子在1919年》一文中的判断。

历史证明,胡适对1919的预测和定位完全准确。

30年后,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

5月4日这天,被确定为青年节。

有人形容,五四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起着扳道工的作用。

北京的一场学生运动如原子爆炸,跨过大江大河,翻过高山峻岭,层层冲击波掀起惊天巨浪。

“山崩地裂之时,有的人只听见巨响,但有的人会看到一束光。”

看到一束光的人,最后都成了时代的精英。

历史有很多峰回路转,来来去去,大浪淘尽,是数不尽风华担当。

1919年,那是一个属于热血青年的时代,那是一个孕育英雄的时代。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百年过后,“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Liurush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