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叮铃铃……”4月23日清晨6时许,寂静的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城镇良姜村,一阵闹铃声准时响起,惊醒了正在沉睡中的肖德芳。肖德芳赶紧起床,简单吃过早点后,急匆匆地向旁边的良姜中心小学走去,开始了她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德芳前往学校的路上

今年64岁的肖德芳是绥江县良姜中心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12年退休后,她对农村教育工作念念不忘,决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免费为附近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到学校开展环境卫生打扫、照顾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志愿服务,这一干就是1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德芳带领学生做游戏

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的肖德芳,为何要将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农村教育事业上?

“当老师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我舍不得学校,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放下教育事业。”肖德芳说,虽然自己退休了,但退休不退岗,将继续为山里娃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那时候,肖德芳想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有一天,邻居和我抱怨说,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了,爷爷奶奶没有文化,没人给孩子辅导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到邻居的抱怨后,肖德芳立马有了给留守儿童免费辅导作业的想法。

“我当过老师,刚退休,要是相信我,就让我来给孩子辅导作业,这样可以让孩子的父母在外安心务工,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肖德芳说。

“刚开始,只有邻居家两个孩子来我家辅导作业,随后越来越多的孩子来辅导作业,孩子一多,家里就没有办法容纳了,村干部知道后协调学校给我免费提供了一间教室。”肖德芳说,村里非常支持她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学校就在家旁边,很是方便,有了教室她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辅导作业,也可以到学校去做志愿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德芳给学生辅导作业

肖德芳坦言,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的父母外出务工,他们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忍受着亲情的缺位和孤独的煎熬,不少孩子性格自卑,学习成绩不好。

小明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明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上了岁数,又没有文化,对孩子的管理很不到位。小明性格孤僻,没心思上学,作业拖拉。肖德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肖德芳有针对性地对小明进行情感帮助和心理疏导,并对他的生活无微不至地关怀,教给他学习方法,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明慢慢走出自闭,脸上充满了笑容,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肖奶奶,您是我心中的太阳,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让我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我将铭记于心,长大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这是小明2019年9月前去初中上学时写给肖德芳的感谢信。

“像这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例子在肖老师身上很多,肖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绥江县良姜中心小学校长陈华昭说,肖德芳一直在用心、用爱培育学生,同时,也主动把她的教学经验分享给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德芳给学生整理床单被褥

在别人眼里,肖德芳对自己很吝啬,舍不得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但对贫困学生却很大方,经常把省下来的钱给贫困学生买衣服、学习用品等,甚至资助他们学费、生活费。“人间有真情,温暖才能延续,关爱孩子就是关爱祖国的未来。我用绵薄之力解学生燃眉之急,希望他们能奋发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长大后报效祖国。”说话间,肖德芳翻开已经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资助困难学生的信息。

这些年,为了给不同的学生辅导作业,肖德芳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遇到不懂的就向同行请教,上网查阅资料,努力把自己变成孩子们口中的“全能老师”。“来辅导作业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给学生一瓢水,自己的要有一桶水。”44年的教育经历,留给肖德芳这样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德芳在学校打扫卫生

肖德芳患有角膜炎、高血压,时常眼睛疼痛、流泪、头晕。家人、亲戚、朋友都劝她:“还是自己的健康重要,不要再去学校了。”“这点小病痛不算啥!”肖德芳说,她舍不得离开学校,舍不得离开孩子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44年春夏秋冬,44载风风雨雨,肖德芳教过的学生超过2000名,一批批山里娃走向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岗位。如今,肖德芳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家中的孩子,一腔赤诚为教育。有的人对肖德芳这样忙碌十分不解,肖德芳却说:“当看到学生们脸上呈现幸福的微笑,健康成长成才,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守护山里娃,帮助他们走出大山看世界。”

记者手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采访肖德芳老师,看着她佝偻的身躯在学校打扫卫生汗滴如雨,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温暖慈祥的样子,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最美不过夕阳红。退休后的肖德芳本可以安享晚年,她却不忘教育初心,继续坚守大山,为乡村教育发挥余热。12年免费给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到学校义务打扫环境卫生、照顾学生学习生活,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只是希望山里娃能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44年来,肖德芳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用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来源 /微绥江 记者 杨东升

监制/ 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严家佳 编辑/李建芹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告:即日起,“ 微昭通 ”微信公众号(wei-zhaotong)所推发图文信息,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媒体平台、自媒体账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转载推送,一经发现,严肃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