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北大在上海举行了一场自主招生考试。#深度好文计划#

北大文学系担任教授的胡适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看到一名考生的作文,文笔犀利,文采斐然,让他惊叹不已,直接给了满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适

可当第一批录取名单出来时,却没有这名考生。

爱才的胡适,赶紧一打听,这名考生数学只打了零分,其他功课成绩也不甚理想。

于是,胡适找到北大校长蔡元培,力主破格录取该考生,最后蔡元培听从了胡适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元培

两年后,如火如荼的五四运动席卷神州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篇慷慨激昂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作者正是当年胡适力荐的满分作文学生罗家伦,文字泉涌的他仅用十五分钟,一挥而就完成了这篇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后排左)

罗家伦,字志希,1897年12月出生于江西进贤。其父罗传珍是晚清一名县令,思想进步,博学多识。

受父亲影响,罗家伦自小聪明好学,善于思考且文采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罗家伦考入复旦大学附中。三年后数学零蛋奇进北大,成为了胡适的得意弟子

进入北大不久,罗同学就凭借出众的才华迅速成为校园内的风云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后排左)

1918年,罗家伦和恩师胡适一同翻译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新青年》上发表后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年,罗家伦和傅斯年、顾颉刚、康白情等人创办了《新潮》月刊,主张用白话文表现近代人的思想和情感,为即将到来的文学革命作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后,罗家伦作为学生领袖带领一帮热血的北大学子前往总统府请愿,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出卖中国主权的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四运动巾游行的学生队伍

1919年12月,罗家伦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集会。他作为北大的学生代表,在万千令人热血沸腾的青春呐喊声中,一个箭步奔上演讲台。

他的演讲洋溢着喷薄欲出的年轻激情,他不时扬起紧握的拳头,重重砸落在铿锵的强音之上,引起台下学子们阵阵雷鸣般的欢呼喝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演讲的学生

而在台下的听众中,一位长相端庄、气质不凡的女学生正用热辣滚烫的目光仰视着正忘情演讲的罗家伦。她仿佛觉得他时而高举的臂膀,像风暴中屹立不倒的旗杆,正义而又富男友力

她匆匆从身上掏出纸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地址。待罗家伦演讲一结束,她挤到最前面,将纸条直接递给了罗家伦。

我叫张维桢,在上海念书,这上面是我的地址,请多多指教。”她突然而至的落落大方倒让刚刚还在慷慨陈词的罗家伦一时紧张地居然有些手足无措,结结巴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桢(前排左)

在张维桢直射过来的灼热光芒中,罗家伦如获至宝般地接过了这个明艳女孩双手递上的纸条。

他语无伦次地正想说什么,张维桢已经莞尔一笑,转身挤过人群走远了。中间她还回过头来,抛洒给罗同学一脸灿烂

罗同学的爱情鸟就这样突如其来,又这样快速地飞走了,留下他兀自蒙圈地呆立台上。

他一回到北京,迫不及待地按张维桢给的地址寄去了两张香山红叶的美景照片,另附了两张情窦初开的明信片。

小张同学当然明白罗同学的用心良苦,心领神会地给他寄去了一张自己流光溢彩的玉照,旁书一行“赠家伦同学”的小楷。

罗家伦收到张维桢的玉照后,激动的心仿佛要跳出胸腔。

他欣喜若狂地在日记中悄悄写道:“就是你的照片,使我看了无限的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和张维桢合影

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发表了又一力作《五四运动的精神》,表达热血青年们的救国热情和决心。

罗家伦因此成了北洋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于1920年出国留学,借机躲避政府抓捕。

他先赴美国,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1922年转入伦敦大学,次年又转入柏林大学研究院,两年后又转入巴黎大学。履历不可谓不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6年罗家伦在巴黎

临行前,罗家伦预料到这将是一次漫长的分别。他想和张维桢告别后再启程,而当他赶到上海乘船时,不巧的是张维桢却从上海转至湖州上学。

罗家伦还想日夜兼程赶过去和心上人见面,可偏偏此时他发高烧了,最终未能如愿。

张维桢完全不知道罗家伦来找她,直到她见到心上人临行前的急信:“来沪未能一见,心中很难过。玉影已收到,谢谢。不及多书,将离国,此心何堪,余容途中续书。

张维桢见信后无比失落,她也万万没想到,两人这一别竟是将近八年。

庆幸的是,两人的信件没有写得越来越客气。

罗家伦在信中对张维桢的称呼,从最开始的“维桢吾友”到后来直接用“维桢”,再到“维桢吾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

罗家伦在信中写在留学期间的各种见闻和新鲜事,有时故意开玩笑说有热情的外国女子和他搭讪或送他礼物,但又担心爱人吃醋,在信末又解释不必当真

一旦张维桢功课太忙回信减少或较晚时,罗家伦便会像很多热恋中的男子一样敏感或不安,有时甚至直接发起牢骚来:“你近来少写信。想是你朋友很多,忘记在远方的人了。”弄得张维桢哭笑不得。

而在收到她来信时则激动不已地回信说:“感激欢喜的心,不必我说。

郎在远方,张维桢何尝不也是入骨的思念呢?

她时常给罗家伦寄去家乡的特产,聊以慰藉男友的相思之苦

罗家伦买了一条漂亮的项链,给女友配夏天的衣裙,并在信中说将它“作我想起你的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

7年多的鸿雁传书多达万字,其中一些情话连现代人看了都直呼火辣:“怀中的热火烧着,口中还是发生津液。想你的吻,一次、两次……至无限次。望你好好保重,永久爱你。只希望永久被你所爱的志希。

1926年,他们又差一点经受了一次命运的阴差阳错。

此时的罗家伦,正准备回国与日思夜想的女友团聚,可张维桢却又申请到了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奖学金。

罗家伦缺少回国的路费,张维桢毫不犹豫地从奖学金中拿出500法朗寄给了男友。

这让罗家伦深深地感动,女友是在用行动表达对爱情的坚守。

1926年7月23日,历经舟船劳顿的罗家伦终于回到上海,拥抱七年多未见面的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别重逢的他俩,由于几年情书的铺垫,感情进展得飞快。他们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在公园里约会,在黄浦江畔散步。如有其他事情或应酬,必先和对方报备。

某日,友人宴请罗家伦,他特地写信告诉张维桢:“去则非九十时不能。想起和你在一起的快乐,又有减少,不高兴之至。"

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罗家伦真正地把女友放在了第一位

一个多月后,张维桢前往美国深造,这对“鸿雁伉俪”再度开始了靠隔着大洋书信传情的日子。

1927年,张维桢学成归国。同年11月13日,两人正式结为秦晋之好,这距他们初见已过去了八年有余,而中间真正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则不足三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和张维桢结婚照

婚后,他们在各自的事业和领域奔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1931年,罗家伦出任清华改为国立大学后的首任校长。他上任伊始,就雷厉风行,烧起了管理方面的“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解聘了原有的55位教师中的33位,十几名外教也解聘了6名。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外教甚至闹到了领事馆。

罗家伦面对压力,毫无惧色:“我认为罗致良好的教师,是大学校长的第一个责任”。后来他又力排众议,为清华新聘了20多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把火 是清华 正式招收女学生 ,实行了“ 男女合一 ”。

第三把火取消了外籍教师的特权。由于在校内享有特殊待遇,新招来的外籍教师质量不齐,教学效果不佳。

罗家伦上任之初正巧发生荷兰籍音乐男教师性骚扰女生事件。罗家伦火速将他解聘,并致信荷兰公使,严辞说明原由。此后,清华的外籍教师再也不敢趾高气扬,高人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清华大学校长离任后,罗家伦又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首任驻印度大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在印度

1949年,罗家伦追随恩师胡适赴台湾。

先后出任幕僚机构“国策顾问”、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国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和胡适

罗家伦和张维桢的旷世爱情也在人生风雨中续写着传奇,他俩相伴相守,相互扶持,相濡以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家伦一家1948年合影

罗家伦在曾借用严复的诗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以伉俪而兼师友,于真理要有高识侠情,足以激发吾之志气。

他和张维桢半世纪的爱情马拉松,不仅有风花雪月,更有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罗家伦全家福

1962年,当年慧眼识珠的恩师胡适去世,罗家伦抚棺痛哭。

七年后,罗家伦因病追随恩师而去。

而他和张维桢的爱情也经过了五十个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罗家伦和张维桢的爱情无疑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历尽异地、异国和时间的长考,然后在漫长的婚恋时光中各自成熟,各自精彩,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应有的模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