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邓世昌牺牲前留下的照片,也是他唯一一张存世的照片,实属不易,因为都被撕成几瓣了。
“我们一定要保留好这些碎片,一人一片,直到能够重新拼凑起来的那天。”邓世昌的后人们做下了一个严肃的约定,终于让我们看到了邓世昌将军的真容。
邓世昌出生富贵,年少时就跟着父亲移居到了上海,跟随西方的老师学习英语和算数,聪慧的他也早早就开了智。
小小的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看到他们任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中国的土地,西方列强军舰在中国海区横行,他十分地愤怒。
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邓世昌心里扎根生长,他从小就立志要献身保卫海疆,保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想。
1867年,邓世昌考入福建船政学院,带着为祖国保卫海疆的志向,天资聪颖的他十分刻苦勤奋,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诸多领域的知识他都一律吸收,学习能力极强。
毕业后,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积累经验,屡次立功,名声也越来越大。
后来邓世昌为了提高与敌军对战的胜率,前去上海学习英国人的造船知识,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军队当中。
1880年,李鸿章正在筹备建设北洋水师,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他迅速将邓世昌调了过来,让他先后担任“飞艇”“镇南”蚊炮船管带。
除了在军事对抗中展现的强硬一面,邓世昌也有十分和善的一面。
1887年,邓世昌驾航经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被一些饥寒交迫的人拦了下来,他们是被西班牙掠卖到那里的广东华工,他们声泪俱下地恳请邓世昌救他们。
听说了这些民工的悲惨遭遇后,邓世昌对此十分同情,立即答应带他们回国与家人团聚,他此行正是从英国往回走。
回国途中,却有一个水手病逝,英人琅威尔一向都是直接将尸体沉入大海,继续航行,其他的水手们不愿意自己的同伴遭受这样的对待,于是跑去求邓世昌。
按照中国的习惯,等靠岸后备棺裴殓安葬,使死者得到陆葬,使生者得到慰籍。邓世昌自然明白其中缘由,于是保住了水手的尸身,对英人表示自己一人承担所有责任。
清末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清朝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试图富国强兵,但这些努力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中国逐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的管带,与日本海军对战。
虽然邓世昌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以及沉着的指挥能力,但由于硬件条件比不过日本,在战争开始后,多艘战舰先后被损坏甚至被打到沉船。
在主帅丁汝昌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舰队这时候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指挥,在没有人敢担此重任的时候,邓世昌站了出来,主动担负起指挥舰队作战的重任。
在持续的战斗中,日军的火力过于猛烈,邓世昌所在的“致远号”舰也遭受了重创,多处起火。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邓世昌毅然决定用自己的舰船去撞击日舰,决心与其同归于尽。
一看到“致远号”的动静,日舰十分慌乱,他们忙不迭地将所有的火力都击中对准“致远号”,在炮火巨大猛烈的攻击下,军舰被炮火击中,爆炸之后沉没,全舰包括邓世昌在内的200余人全部壮烈殉国。
邓世昌的英勇牺牲深深感动了国人,他的事迹也被广泛传播,邓世昌更是被奉为民族英雄的象征。
光绪皇帝更是亲自写下挽联,对邓世昌进行了高度评价,称赞他的英勇精神为海军的骄傲。此外,邓家也获得了皇帝的赏赐,以表彰邓世昌的功绩。
这张邓世昌唯一的存世照片拍摄于1893年,虽然历经沧桑,但仍被珍藏着,成为了人们纪念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重要物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