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面对形形色色、病情迥异的患者,个体化治疗实乃硬道理。
案例资料
患者,男,42岁。
主诉:多尿口干多饮7年余,右足底疼痛不适2年余。
现病史:患者7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多尿、口干、多饮,饮水量较前增多,每天饮水约3-4L,尿量较前增多,具体不详,夜尿2-3次/晚,无明显多食及体重下降,自诉当时无心慌心悸,无多食善饥,无视物模糊,无肢体麻木,无间歇性跛行,无头晕头痛,无盗汗手抖,无腹泻与便秘交替等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血糖升高,当时具体血糖数值不详,诊断为“糖尿病”,开始规律使用“赖脯胰岛素25早12-14U、晚10-12U+阿卡波糖0.1g每日3次(TID)口服”控制血糖,平素未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2年前开始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多时感右足底疼痛不适,呈针刺样疼痛,无蚁爬感,无四肢活动障碍;偶有感视物模糊,无复视;运动多时易出现低血糖症状,以晚餐后运动时为多,表现为心慌,偶有心悸发作,伴有出汗,自行进食后可好转。
现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无明显体重下降,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交替,无四肢麻木,无下肢水肿,近期自测空腹血糖在7-8mmol/L,餐后血糖>10mmol/L。患者感血糖控制不理想,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拟“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收住入院。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欲可,睡眠欠佳,大小便无殊。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心脑血管、肺肝肾内分泌系统”重要疾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否认中毒史。预防接种史按计划进行;否认药物成瘾史。
个人史:从事工人工作。否认疫区居留史,否认疫水、疫源接触史。否认冶游史,否认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宗教信仰:无。婚姻家庭和睦。否认饮酒史。有抽烟史10余年,平均每日吸烟10-20支,已戒烟1年。
家族史:父亲患病,有高血压病史;母亲患病,有高血压病史;一妹妹有血糖异常病史,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两系三代亲属中无“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史,无其他遗传性疾病及有遗传性倾向的疾病。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诊断:
1、2型糖尿病伴并发症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2、脑缺血灶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肝钙化灶
5、前列腺钙化灶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并加用恩格列净10mg联合治疗。3天后停用胰岛素泵,改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2U早餐前+恩格列净10mg每日1次(QD)+阿卡波糖0.1g晚餐口服。
降糖方案调整及血糖监测结果(mmol/L)
出院降糖方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2U早餐前+恩格列净10mg QD+阿卡波糖0.1g晚餐。
医生分享
陈晓君医生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糖尿病病程7年,胰岛功能差,已伴有周围血管及中枢血管病变。既往使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次联合口服降糖药物降糖治疗,但血糖控制欠佳且血糖波动大,反复出现运动后低血糖反应。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1]指出,对于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者,推荐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改善血糖控制以利于后续管理。该患者晚餐后反复出现低血糖,且因工作原因不愿增加每日注射次数,故而入院后治疗团队首先启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糖,以解除高糖毒性。
强化治疗3天后,患者血糖水平初步下降,可考虑转换到简便易行的院外治疗方案。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模式是“先强化、后简化”,根据患者对强化治疗后的结局进行预判,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特点、胰岛功能、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疾病等情况选择后续治疗方案[1]。
作为全球首个可溶性双胰岛素制剂,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含70%德谷胰岛素和30%门冬胰岛素,两种组分在制剂中独立存在、互不干扰,皮下注射后可各自发挥作用。每日1次或2次注射,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同时使用时间灵活,随主餐注射即可。与预混胰岛素相比,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减少肩效应[2],低血糖风险更低,使用更安全。
因此,在经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解除高糖毒性后,治疗团队为患者选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晚餐口服的后续治疗方案,以减少运动后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考虑到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故加用具有心血管获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恩格列净10mg QD联合治疗。
该治疗方案简便易行,胰岛素注射时间灵活,适合中年人群的工作需求,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治疗第7天,空腹血糖降至6.2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点评专家分享
Q1:临床实践中,哪些患者可考虑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胡朝晖医生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快速解除高糖毒性,发挥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靶器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获益。 临床上,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适用人群包括 [1] :
1.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可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2.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出现血糖明显升高、血糖波动较大或出现高血糖症状甚至酮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包括:
(1)应用≥2种口服降糖药最大耐受剂量联合治疗3个月以上HbA1c≥9.0%者;
(2)已经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和(或)GLP-1RA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HbA1c仍未达标的患者,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者。
Q2:本例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撤泵后,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出于何种考虑?
胡朝晖医生
该患者经胰岛素泵治疗3天后,血糖初步下降,高糖毒性解除,下一步需转换为适合患者院外长期执行的方案。 该患者糖尿病病程7年,既往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且频繁出现低血糖,已出现周围血管、中枢血管病变、冠心病; 同时考虑到患者正值中年,应尽量每日注射次数,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降糖方案必须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简便性。 选择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也是出于上述几点考虑:
(1)在有效性方面,中国III期注册研究显示[2],在既往使用预混/基础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组较预混胰岛素组空腹血糖控制更优、HbA1c安全达标率更高。
(2)在安全性方面,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避免预混胰岛素带来的肩效应(即预混胰岛素的中效成分与餐时成分产生的效应叠加),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低血糖风险更低。对于该患者而言,或许可规避晚上运动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3)在简便性方面,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澄清透明的溶液,使用前无需混匀,随主餐给药即可,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Q3:由胰岛素泵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时,应如何实施治疗方案?
胡朝晖医生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2] 指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转换为每日2次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前注射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早餐前剂量+(6:00-18:00的基础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午餐前剂量;晚餐前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晚餐前剂量+(18:00-6:00的基础率)。
但本着个体化治疗的原则,考虑到本患者曾反复出现晚上运动后低血糖,因此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仅在早餐前注射12U,同时使用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控制晚餐后血糖,以此覆盖全天血糖控制。后续结果显示患者确实未再发生低血糖,且餐后血糖也控制良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陈晓君
衢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诊疗组长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诊断学组委员
浙江省慢病(体重)科普专家库成员
衢州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衢州市糖尿病治疗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
胡朝晖
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衢州市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衢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
衢州市内分泌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01):21-31.
[2]朱大龙,赵维纲,匡洪宇,等.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7):695-701.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更多内分泌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等你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