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uTouSuo™️

*小红书: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2025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2024届的赛博朋友们成功上岸,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曾一起“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一路,你们寻找到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创造了冬日奇迹与新的春日景象;感谢所有与我们并肩的朋友,也是因为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能让秃头所走到现在并继续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拥抱不同的可能性。理想与现实从不是相互对立的存在,它们彼此融合、又相互妥协、挣扎,也正是这样,才显得尤为珍贵。

*2024年,秃头所同样期待与新的朋友在赛博空间相遇,能够一起逃离轨道,奔向新的旷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龄考研拼的就是心态

@TuTouSuo™️

2022年5月我决定辞职考研,开启了一场修心之旅。我高中是理科生,本科毕业于安徽的一所双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和深圳工作五年,从事传媒行业,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薄弱,因此存了点钱后,我选择辞职考研。

我的目标直指策划与传播,因此两年我都报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文产学院专硕,考了两年,经历了专业课的调整(第一年考783和883,第二年考334和440),一战考广播电视专业,初试成绩376(61+81+112+122),没能进复试;二战考新闻与传播专业,初试成绩388(70+81+134+103),终是拿到了中传的船票。

对我来说,考研两年最大的收获不是上岸,而是心态的转变,我学会了遗世而独立,也学会了尽人事听天命,我相信这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必定大有裨益。

✧选择学校和专业

/ TuTouSuo Monsters /

学校和专业是考研的总目标,选择学校和专业应从自身需求出发,我是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来一步步厘清思路:

º 我为什么要考研?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目的将决定你考研的路能走多远。如果是为了提升学历,就会更看重报录比,如果是为了学习,就会更看重学校的专业实力,如果是为了就业,就会更看重学校资源。对我来说,考研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上的缺陷,即考研是为了学习,所以我选择的专业是新闻与传播,我选择的院校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实力和广阔的实践平台。

º 我的优势和劣势在哪?

认清自己的优劣势能帮助你更好地确定方向,例如对我来说,我在实践方面有经验,在综合考查学生素质的材料评议中可能有优势;我在学术方面非常薄弱,且不擅长背书,所以在专业考试范围知识面太广、涉及科目太多的院校处于劣势,综合下来,我选择了中国传媒大学。

º 我的偏好是什么?

例如喜欢的城市、喜欢的校风校训、喜欢的导师等等,这些非理性因素也对考研的决心有很大影响。专业需要尽早定,因为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学校可以稍晚一点确定,我二战是9月学校出专业目录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我整理了比较有意向的新传院校的情况表,并收集了各个学校的真题,分析各个学校的考试偏好和风格,再根据自己的优劣势筛选。

✧调整心态是关键

/ TuTouSuo Monsters /

º 认知自我

确定考研后,首先要重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特点出发来决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我自律较差但是执行力强,所以我给自己设置每日任务督促自己;我比较喜欢独处,所以我不找研友也不加入各种考生群;我是跨专业考试,对专业课复习没有方向,所以我选择报班。

º 专注自我

对于大龄考生以及N战考生来说,最致命的是外界的噪音。我刷到过很多焦虑的帖子,也听到过很多家里亲戚的风言风语,如果内心不够坚定,很容易因为这些噪音而怀疑自己,产生焦虑甚至放弃。因此我在收集完资料后,关闭了朋友圈,卸载了小红书,只和三个朋友保持两个月一次的联系。如果不可避免地遇到亲戚聊天,我也会告诫自己,外人的观点永远是从他们自身的见识出发,对我不具有参考性,只有我自己要对我自己做的选择负责,所以只听不进。轻简社交后,你会拥有一个更稳定的心态。

º 劳逸结合

考研卷的不是时长,而是效率。对我而言我只用番茄记录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两次考试我都是从6月份开始正式看书,6-8月份每天学6小时左右,9-12月份每天学习8小时左右,偶尔状态好的时候学10个小时,每天晚上11点左右上床开始看综艺或者电视剧,12点睡觉。除学习外,我每周健身5天,一次一小时,所以考研期间我瘦了10斤(本身小基数,已经很满足了),身体更加健康;另外我每月会给自己1~2天的假,除了完成必要的背单词任务外,就是放松地玩。我始终相信,适当的休息能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º 平衡心态

考研除了必要的自身努力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外界因素影响,因此要学会尽人事听天命,平衡心态,不要对结果过于乐观或悲观。我一战时就是太过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以致于失败后花了很长时间恢复状态,二战时调整自己,降低期待,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如果失败我准备重新开始工作,在工作中自学,所以我初试后就开始投递简历,收到了一些不错的反馈,这些反馈给了自己很大信心),幸运的是结果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课复习思路

/ TuTouSuo Monsters /

专业课非常重要,我的分配是专业课与公共课为7:3,通过对中传真题的分析,我发现中传考察集中于传播学、新闻学和网络传播学,实务和新闻史几乎不占篇幅,主要考察辩证思考和提出对策,同时440考题聚焦于一些经典理论(如议程设置、新闻真实多次出现)在数字时代的应用,334主题写作与国家政策联系紧密(如主流媒体、媒体融合、乡村振兴、国际传播等)。对真题的充分分析可以专业课学习有个轻重缓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传考题分析

º 参考书选择

中传大纲不指定参考书,网上可以搜到一些推荐,我是9月才确定院校,所以我并没有按照网上推荐的学习,但后来发现这并不影响考试,新传的几本参考书内容都是大差不差的,我学的主要有这几本: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重点)

《新闻学概率》第七版,李良荣著。(后来出了第八版,重点)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著。(后来出了第五版,重中之重)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著。(略看)

《外国新闻传播史》邓超然等著。(略看)

《范式与流派》刘海龙著。(推荐看,会对传播学流派有清晰地认识)

º 学习阶段规划

1、基础学习阶段(6-7月)

这个阶段主要自己阅读参考书,不要依赖别人的读书笔记,而是自己踏踏实实通读一遍,脑海里能有系统的框架和脉络,会比投机取巧来的记忆和感受更加深刻;也不要因为别人说专业书已经过了几轮了而焦虑,保持自己的节奏。

2、系统梳理阶段(8-9月)

这个阶段可以重读一遍参考书,主要抓重点的定义、理论等,并且梳理自己的体系,我是用了x-mind,搭了传播学+网络传播体系、新闻学体系和新闻史体系,重点放在前两个体系上(依学校真题风格而定),同时根据学校爱考的题目(例如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议程设置、媒体融合等)做了专题整理。

3、整合学习阶段(10-11月)

这个阶段可以整理出十几个重点专题,然后保证每天精读一篇与重点议题相关的论文(除了tts的论文带读外,还可以关注传媒观察杂志、新闻记者等公众号),学习论文的语言逻辑、写作脉络,整理论文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观点和案例,并补充到重点专题中。当然,学新传也要了解每天的热点事件和舆论动向(我主要是每天早晚会看一眼微博热搜)。

在整理过程中,开始背基础概念,我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天背5个,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同时,这个阶段必须开始练题,至少每三天写一篇论述(要计时),才能训练写题时头脑的快速反应和手写速度,并且形成完善的答题逻辑体系,形成肌肉记忆。

4、冲刺阶段(12月)

到这个阶段,已经对考试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要做的依然是坚持读论文、背概念、练习题、整理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重点会考的内容再次整理为一个表格每天背诵,同时因为中传的334是主题写作,我预测了6个可能会考的方向自己练习写作,并且整理出文章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上考场前要达到的目标是,一看到题,就能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快速搭建框架,确定用到的理论和案例,因为新传考研时间很紧张,没有太多思考的余地。

✧公共课复习思路

/ TuTouSuo Monsters /

º 政治复习方法

一战时我系统听完了涛涛的基础课,12月份听了腿姐的技巧班,也刷了1000题和肖八肖四选择题,但考得并不理想。二战时因为有了一战的基础,所以我没再听任何课,而是自己刷肖爷爷的各种题,并且在题中找规律,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考试时因为时间预估错误,我最后一道大题没写完,好在70分也够上岸了。两次备考我的经验如下:

一是一定要听涛涛的基础课,他讲得通俗易懂而且幽默风趣,非常适合打基础。二是一定要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后续练题时不断完善它,这样有助于在脑海中形成逻辑体系,并且加深各个知识点的记忆。三是一定要重复刷选择题,并且在刷题的过程中研究题目(我一战的时候认为选择题主要靠背,二战时悟了选择题还需要理解,题目和选项中往往暗含逻辑关系)四是一定要练大题,训练逻辑、把控时间,同时大题一定要尽可能写满,我最后一道大题没写完,但是前面的每个都写得很满,所以分也没有太低。

º 英语二复习思路

因为我英语底子还算可以,所以在英语上没花太多时间,主要是背单词和刷真题。

背单词方面我确保每天雷打不动地背60个单词,用的是不背单词app,这个app中含有词根词缀、影视例句、近义反义词、拼写等等功能,有助于记得牢,同时有些例句非常好记且好用,可以积累下来用于写作文。

刷真题方面我是准备了英一和英二的近十年真题,第一天计时写一套,第二、三天修改和精读,英一不写作文,英二的作文也要写,并用“微软爱协作”来批改,它的分数参考没有什么意义,主要是识别里面的单词和语法错误,然后整理自己的写作模板(比如一些固定的开头和结尾,一些好句等)。刷题前算好时间,保证考试前正好刷完改完一套题即可。

题型方面,完形填空背单词最重要,然后是一些常考的词可以见到就选,通常都是正确的;阅读理解形成固定的答题步骤,我是先看题目,画出词眼,然后从头阅读,碰到词眼就做一题(阅读的题目顺序与文章顺序一致,我是通读完再做题的话,容易被后文的信息干扰,所以后来我读到词眼就做一题);翻译需要注意的是一词多义,主要按上下文语境来翻译,先逐词在草稿纸上翻译,然后整理成通顺的语句;作文一都是写信,自己整理几个开头结尾就差不多;作文二都是分析统计数据,按三段式制定自己的框架(第一段描述数据,第二段分析现象,第三段提出观点或对策)。

最后,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从考研中收获不只是成果上的回馈,祝大家事事顺遂、日日生花~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