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曾听他师父齐白石小女齐良芷这样说道:齐白石在一生的绘画生涯中,以葫芦为题材的作品有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说,“因喜葫芦能解笑”这大概是他爱画葫芦的原因之一。齐自石画葫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写生
齐白石在五十岁左右所作《葫芦》中的葫芦、叶子、蔓子造型准确,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葫芦。他在六十岁左右作的《葫芦蚱蜢》中题道:“余曾见天畸翁院落有一藤一本,其瓜形不一,始知天工自有更变,使老萍不离依样为之也。老萍并记。”这更进一步说明齐白石画葫芦源于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用笔
齐白石画葫芦在用笔方面存在一个由细致变粗犷的过程,从他五十岁左右作的《细笔葫芦》来看,葫芦、叶子、蔓子均为细线条所勾,叶筋也是一丝不苟,然后用色渲染。此画法形似有余,神韵不足。他自五十多岁开始“衰年变法”后,用笔发生很大变化。一个画家放弃原来画法,去创造一种新的画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何变,变为何种画风是关键,故齐白石在年近花甲时作的《葫芦》中题道:“涂黄抹绿再三看,岁岁寻常汗满颜。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我题画葫芦诗说:'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不画常见的而去画不常见的,那就是舍真作怪了。”事实证明,齐白石“衰年变法”是成功的,他画葫芦只用粗笔画轮廓,中间平涂数笔。叶子只用三笔表现,再用三笔表示叶筋。蔓子采用狂草笔法,,一挥而就。变法后的葫芦,形神兼备,有笔有墨。齐白石在五十八岁作的《葫芦蝴蝶》中道:“画赵无闷无此作法也。”(图九十)这正是齐自石成功之处--跳出樊篱,自蹊径。
(3)造型
齐白石画葫芦的造型,在五十岁左右为上尖下圆形,农村水用的瓢皆此种葫芦所制。他在六十岁左右作的葫芦有的画有两种葫芦造型,一为上尖下圆形,一为上尖、中小圆、下大圆形(图九十一),也可以说是“8”字形。齐白石晚年所画葫芦皆为上尖下网形(图九十二)。他不只在葫芦作品中如此,就是在画《铁拐李》时,也将葫芦画为上尖下圆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叶筋
齐白石自六十岁左右改画写意葫芦后,将叶子用三笔平涂,叶筋用三笔线描。但他八十多岁时,画葫芦叶子时省去三笔叶筋,目前发现他八十六岁时作的《葫芦》,叶子已无叶。笔者认为齐白石七八十岁时所画葫芦最佳,如他八十多岁作的《好模好样(葫芦)》可称空前绝后。该图用笔极简,仅二十多笔就画出了葫芦的气势。四片叶子有深浅,以示层次。两个葫芦一前一后,一隐一现,表现出葫芦生长的空间。蔓子乱而有序,将葫芦与叶子串为一体,无零碎之感。空白处的蔓子既丰富了画面,又增加了立体感。(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