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0年,39岁的摄政王多尔衮英年早逝,尚未成年的顺治不顾孝庄劝阻,执意将已经下葬的多尔衮挖坟掘墓,随后还上演了一出鞭尸闹剧。

顺治的这种做法令外界十分不解,遥想当年若不是多尔衮力排众议,那么坐在龙椅上的人,极有可能是博穆博果尔。

此外,多尔衮身为清军入关的第一功臣,无论是地位、战功还是影响力,都足以碾压顺治母子,完全有资格登基为帝,但他最终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

另外,皇太极去世之时,长子豪格最有可能登上皇位,因为他不仅拥有6旗军力的支持,而且已经成年并拥有自己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豪格的介入,才让这场皇位争夺战陷入了僵局。当然,多尔衮手握两旗兵力,并且曾是热门继位人选。

但最终为了避免祸起萧墙,继而影响满清的统一大业,多尔衮与豪格各退一步,将仅有6岁的福临推上皇位,这件事情才尘埃落定。

福临继位之后,朝政、军队等多个关键部门和机构,一直由多尔衮牢牢把持。

按理来说,他完全有机会更有实力取而代之,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直至多尔衮坠马身亡之际,他都没有动这个歪心思,只是以皇父摄政王自居。

在十四叔的强大气场压迫下,年幼的福临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即便后来多尔衮坠亡之后,朝政也一直由孝庄把持。

在畸形家庭长大的福临,在面对亲情、皇权等多个方面的考量时,最终在隐忍到一定程度后,终于选择了在沉默中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洲的军事天才

满洲的军事天才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第十四子,母亲是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阿巴亥,满洲的大妃实则和中原的皇后类似,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阿巴亥生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其中尤以多尔衮最为优秀。他在军事上拥有过人的天赋,为此备受努尔哈赤的喜爱。

努尔哈赤去世前册封他为贝勒,皇太极主政期间,多尔衮多次跟随他征战沙场,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16岁时,多尔衮便成为了镶白旗旗主,足见他在领兵打仗方面,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先天优势。而且驰骋于沙场上的多尔衮,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勇猛无敌。

此后,多尔衮在皇太极的命令下,率领清军出击蒙古并获得传国玉玺。次年,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睿亲王。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发病,最终因医治无效离世。因其生前并未册立储君,故此在皇位处于真空期间,满清内部出现了十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叔侄争权,两败俱伤

叔侄争权,两败俱伤

满清当时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立储制度,坊间传闻皇太极曾十分属意豪格,毕竟他是长子又是战功赫赫的将领。

但皇太极却并未做出任何书面遗嘱,或许只是有过口头遗言,但在权力争斗进入白热化之际,谁更有实力谁才能笑到最后。

当时,除了豪格具有继承皇位的优势之外,比他小3岁的十四叔多尔衮,自然也是不遑承让。论血统他也是皇族后裔,论军功肯定也不比侄子豪格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多尔衮还有两旗兵力做后盾,即便豪格身后有6旗军力的支撑,但他自身却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据民间野史流传,在皇位争夺进入关键时刻之际,豪格的支持者纷纷让他迅速即位,但他却玩起了“三让三辞”,继而和皇位失之交臂。

在当时的情景下,多尔衮自然也没有实力直接登基,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让福临即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福临也不是最佳人选,因为皇太极还有一个名叫博穆博果尔的小儿子,他身后也有一众支持者。

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两方势力为公平起见,决定以抓阄的方式一举定乾坤。结果,福临选择了代表皇权的玉如意,而博穆博果尔却选择了金银珠宝。

看似是一场闹剧,实则却是多方势力的角力,最终在多尔衮的坚持下,福临成为了皇位最佳继承人。

而豪格至此陨落,多尔衮却成为了最终的大赢家。因为,福临即位之后,他不仅可以全权控制朝堂和军队,而且俨然一副“二皇帝”的姿态。

同样是皇太极的儿子,或者说都是多尔衮的亲侄子,但他在对待这些侄子时,却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归根结底就一句话,在权力面前根本没有亲情可言。多尔衮之所以支持福临,绝非坊间流传的他与孝庄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而是他想成为金字塔尖的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衡利益,避免内讧

平衡利益,避免内讧

很显然多尔衮绝非久居人下的人,他一直都有做皇帝的野心,只不过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各方反对势力的压迫下,他才最终选择了妥协。

既然自己坐不上皇位,那么能控制福临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当时兵强马壮的蒙古各部落,都是他强劲的对手,一旦越雷池半步就会发生大战。

尤其是在豪格和济尔哈朗的威胁下,多尔衮更不敢做出草率决定。为了兵不血刃的除掉豪格,多尔衮选择了“借刀杀人”计策。

他命令豪格率军去攻打张献忠和李自成,此二人都是当时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无论输赢豪格都占不到任何便宜,打赢了有可能战死沙场,输了则会导致自身实力大减。

但豪格就像一个长舌妇一般,经常在人前人后大吐苦水,甚至还辱骂多尔衮。为此,因不当言论被人告发并囚禁致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豪格而言,济尔哈朗才是让多尔衮投鼠忌器之人。一旦多尔衮与他撕破脸,那么满清内部就会爆发大规模争斗,继而就会沦为其他敌对势力案板上的肉。

为此,多尔衮才不敢轻言废立,即便他也曾想过要自己做皇帝,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弄了一个皇父摄政王的虚名。

自古皇权就是一把双刃剑。坐在皇位上的人和想要夺权的人,就像一对天生的仇敌,彼此之间相互提防、互相伤害,最终都将沦为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