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50多万步兵、炮兵、装甲兵大军勇猛出击,连续战斗28天,把越北六个省边境打得稀里哗啦,歼灭越军5万余人,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战争结束后,越军重新返回残破的越北边境,提心吊胆惧怕我军再次打过去,于是费尽心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战争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作战指导思想上,越方强调发挥“总体力量(包括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武装民军)”的作用,以正规战和游击战相结合,广泛采用分散游击战术,加强“一线固守”,力争“一线决战”,以求“一线取胜”。

在兵力部署上,越军的陆军总兵力在90万以上,其中将20多个步兵师前推到了北部边境,与地方部队和武装民军相结合,采取纵深梯次配置,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以制高点式环形防御为主要形式,层层设防,全面控制,重点守备。

在边境地区,越军以地方部队为主,配合边防屯、民军等武装组织防御,企图凭借其熟悉的地形、民情,以小股力量控制要点,并采用游击战的方式与敌人周旋。主力部队以步兵师为核心,一般配置在浅近纵深的重要地区和便于机动的位置上,随时准备出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第一线重点地区防守的主力部队,则依托既设阵地,顽强坚守,企图把敌军阻止在边境一线或浅近纵深地区。一旦边境一线防御被敌方突破,纵深面临威胁时,越军则使用部署于二三线的战役、战略预备队,迅速实施反扑,并寻机进行决战。

在战术上,越军确立了基本的作战样式:以地方军作战与正规军作战相结合;以就地作战与主力机动作战相结合;以游击战与正规战相结合;以防御与进攻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发挥军民武装“总体力量”以达成“一线决胜”。

越军要求各部队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作战任务,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和战术手段。在强敌面前,越军主要采用以游击战为主,辅之以阵地战和反击战的形式。越军认为,这是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坚守战场”“保住土地、保住人口、保住经济资源”的根本作战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要求打有组织有准备之仗,首战必须取胜。越方认为,作好战前准备,是为了保障指挥员正确定下决心和战斗胜利的头等重要工作。因此,要随时作好战斗准备,能够紧急出动,巧妙地创造时机,做到不贻误战机。

综上所述,越军为了报1979年之仇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费心费力、花样百出,以求一逞。然而结果呢,却是在老山轮战中又挨了当头一棒,损兵折将3万多人,打得精疲力竭,最后不得不低头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