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发起时,重头戏是东线的高平战役。解放军广州军区制定了“快围,快打,快歼”的作战方针,以坦克部队担当突击尖刀,迅速突破边境,一天插入敌人纵深70公里,包围重镇高平,配合步兵、炮兵一举歼灭守敌。我军部署了南北两路装甲摩托化突击集团,兵力近10万人,完成任务的关键是按要求迅速穿插到高平城下,包围敌人打歼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越北边境的地形非常复杂,高山连绵,河流密布,道路稀少。坦克部队前进需要一定的道路和保障条件,没有路就走不了。为了寻找合适的进攻路线,打主攻的陆军第42军首长下了工夫,多次到边境侦察,反复讨论,又召开会议研究,对进攻正面几条通往高平的主要路线进行详细论证。

按从北至南划分,共有四条路线。第一条是最北侧的科甲方向。此处边境地形比较缓和,道路情况也较好,到高平的距离约90公里。防守的越军是少量地方部队,没有主力部队,火力也较弱。短处在于这条路较远,穿插时间长,容易惊动敌人,达不成包围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条路是水口关方向。这里是边境的口岸,有3号公路相连接,至高平距离79公里,道路情况较好,便于坦克部队机动。短处也很明显,因为这里条件较好,因此越军也很重视,组织了较强的兵力火力设防,打进去不容易,想快速突击困难较大。

第三条路那花方向。这里地域较偏僻,距离高平97公里,越军的防御力量较弱。短处是距离高平最远,而且地形很复杂,道路情况很差,需要较强的运动保障力量,易费时费力,前进速度难以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条路布局关方向。此处距离高平70公里,除了30公里左右山间牛车路外,剩下有4号公路可通,越军防御力量不强。只要争取通过牛车路,再冲向高平就比较容易。短处是出边境较困难,山间牛车路很窄,穿山绕谷,七拐八弯,沿途情况复杂,运动保障难度较大。

第42军首长经过深入论证,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下了决心,坦克部队走第四条路布局关方向,越军料不到我军机械化部队会走这条路,可起到出敌不意的效果。后来的实战证明,这一决心是正确的,越军果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我军坦克部队勇猛突击,一举杀到高平城下,为战役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