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汕头市“西大门”的潮南区陈店镇,是“中国内衣名镇”和“全国重点镇”。该镇与相邻的仙城镇有近30万人口,市场经济活跃、矛盾易发多发是辖区内突出的社会现状。但很多人不知道,辖区的陈店法庭却只有一名法官。

一名法官如何解决这么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群众解决纠纷,将法治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成了陈店法庭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的探索实践。近年来,陈店法庭立足前端预防,通过诉前联调、建设“无讼村居”、设立法官工作室等举措,将大量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能动履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内衣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陈店法庭新收案件1085宗,已结1083宗,结案率99.72%。调解撤诉案件611件,调撤率达56.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元化解内衣产业纠纷

“法庭的办案效率真高,对我们小企业维护合法权益很及时。”在陈店法庭内,刚刚达成调解的某布行负责人满意地向法官道谢。

此前,该布行负责人与杨某有着买卖布料交易,但后来杨某出于各种原因拖欠货款14.8万元,布行多次向杨某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只能向陈店法庭提起诉讼。

法庭收到材料后,法官兼庭长王创伟调查发现,杨某并非不愿意还款,而是其生意亏本无力一次性付清欠款。其间,布行一直追讨,杨某萌生了抵触情绪,干脆让布行向法庭起诉。

“陈店镇是‘中国内衣名镇’,类似纠纷并不少见,尽最大能力去化解基层纠纷就是我们的本职。”王创伟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开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让布行负责人换位思考,考虑杨某存在的困境,另一方面让杨某认识布行资金周转的重要性,以及被拖欠货款的焦虑情绪。

最终,这一背靠背的调解方式让双方握手言和。在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之前,杨某为表诚意先向布行付还货款1万元,双方达成协议后,布行同意杨某分期付还,法庭第一时间出具了民事调解书。

事实上,这并非该布行第一次向陈店法庭提起诉讼。从2021年起,该布行先后提起诉讼的买卖合同案件有4宗,其中2宗成功得到调解。“我现在学会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庭的多元调解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布行负责人说。

“我们立足司法职能,坚持从源头上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王创伟表示,“百千万工程”是广东的“头号工程”,陈店镇的内衣产业又是当地支柱产业,陈店法庭处在化解矛盾纠纷最前线,是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司法支点,将积极拓展多元解纷途径,更及时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据统计,近三年来,陈店法庭涉及买卖合同纠纷案件335宗,其中涉及纺织服装产业285宗,占比超过85%;调解撤诉案件191宗,调撤率67.02%。

庭所共建联调成功率100%

“谢谢法官,谢谢你们……”在陈店法庭设立的法官工作室内,年过八旬的蔡伯缓慢站了起来,激动地握住法官的手。这声道谢背后,一起看似不可调和的赡养费纠纷撤诉了,一段看似老死不相往来的父子情也得以修复。

原来,患有尿毒症的蔡伯把未尽赡养义务的小儿子告上法庭。双方矛盾冲突最激烈时,小儿子曾扬言“你们再逼我,我就拉着你们一起从楼上跳下去”。小儿子的情绪之所以如此激动,皆因他认为母亲的死跟父亲和继母脱不了关系,且多年来父亲对他不管不顾,他觉得没有义务给父亲养老。

“考虑到案件是家事纠纷,当事人抵触情绪大,我们把调解地搬到了社区内的法官工作室,希望降低小儿子认为被父亲告上法庭的对立情绪。”法官说,本着“调解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的原则,陈店法庭联动当事人所属的村委会一同调解该纠纷。在法官工作室内,他们一边进行普法,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当事人明白赡养的法定义务。最终,小儿子同意将自己一处房屋的租金作为蔡伯的赡养费,蔡伯也当即同意撤诉。

“有的案件即便当事人在法律上明白了,但要让人打心里接受,还需要我们做很多工作。”王创伟表示,近两年来,陈店法庭审结的305件婚姻家庭案件中,就有超过一半调撤结案。

一件件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厘清,正是陈店法庭通过联调联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缩影。近年来,陈店法庭大力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我们将村委会、司法所、乡贤等基层调解力量纳入法院调解平台,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王创伟说。

2023年,陈店法庭引导进入“三进”平台调解的案件41件,调解成功38件,调解成功率92.68%;通过庭所共建诉调对接受理案件25件,联调成功率100%,司法确认案件40件。经调解员面对面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撤回案件20起;法官工作室调解11件。

诉源治理助力“百千万工程”

走出陈店法庭,承担着多元化解纠纷职能的法官工作室也在潮南区其他镇街覆盖。近年来,潮南区人民法院加快织密“家门口”解纷服务网,先后在全区设立12个法官工作室。依托法官工作室,反映问题、咨询法律和解决纠纷。

2023年,潮南区人民法院各法官工作室参与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127宗,调解案件92件。

“依托法官工作室实体化运行,各基层法庭探索开展法治宣传、指导人民调解培训等工作。”潮南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侄锋表示,基层法庭除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还积极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因此降低了新收案件数量。以陈店法庭为例,2023年案件受理数量明显下降,新收案件同比下降33%。

潮南区是全国知名侨乡,为促进涉侨纠纷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潮南区人民法院也加快推动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陈侄锋说,该院设立了涉侨审判合议庭和涉侨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除了加大涉侨纠纷案件审判力度,还依托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等载体,通过联动潮南区侨联等单位、聘任涉侨纠纷特邀调解员、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

在助力“百千万工程”方面,潮南区人民法院去年印发了《潮南法院服务保障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二联三调”工作模式,妥善处理涉“三农”领域传统纠纷及新业态纠纷;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通过“法庭+村居委员会”“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官工作室+村居干部”等形式,建立人民法庭与辖区村居常态化联络工作机制,以高质量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经验、新模式,让司法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陈侄锋表示,人民法庭是法院延伸到基层的司法触角,潮南区人民法院将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探索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新模式,坚持能动履职、实质解纷,做优司法服务,以法治力量在护航“百千万工程”上持续发力。

[撰文/摄影]南方+记者杨立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立轩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