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正当淮海战役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担任国军第七兵团司令的黄百韬一直想不通3件事:其一,自己为何要在新安镇等44军等了整整两天;其二,自己为什么不在运河上多架几座浮桥;其三,李弥兵团既然能援救自己,为何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自己西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黄百韬一直想不通的三个问题,不过还没等他明白这些事情的答案,他带着这些问题离开了世界。

那么当时的黄百韬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黄百韬是国军中的一员悍将,他虽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是对于蒋介石十分忠诚,坚决执行蒋介石的剿共的命令。在皖南事变中,他充当起急先锋,手中沾满了新四军的鲜血。

解放战争爆发后,黄百韬表现十分积极,他率领的整编25师,虽然战斗力不如那些王牌军队,但是对于我军的威胁是十分大的。在与华东野战军的交手中,曾重创胶东解放军,后来在豫东会战中击退粟裕,是国军中为数不多与解放军有胜仗的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爆发前,当时黄百韬正驻守在新安镇,接到刘峙的命令向着徐州收缩,本来对于黄百韬来说只是过一条运河的事情,结果又收到命令让他带着第44军一起回徐州。结果这一等就等了两天,而第7兵团在这两天什么都没做,既没有渡河,也没有搭建更多用来过河的浮桥。

然而就是这等待的两天,华东野战军也到来了,黄百韬用来安排殿后的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迅速歼灭,黄百韬已经知道事情不妙。那个时候黄百韬就已经向上级汇报了自己的处境,请求友军支援,尤其是与他距离不远的李弥兵团。

不过,李弥直接搬出刘峙的命令,执意按计划回撤,拒绝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黄百韬只能一边安排渡河事宜,一边派军队拖延时间。因为运河上浮桥不够,剩余的军队过去用了不少的时间,在期间又发生了很多事,其中防守运河一线之第3绥靖区在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贾汪起义。这无疑让黄百韬兵团更是雪上加霜。

事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虽然渡过运河,但是损失惨重,他明白一直撤退损失会更大,因此打算借助13兵团在碾庄留下的军事工事等待友军救援。11月11日,第7兵团被华东野战军彻底合围于碾庄地区。

在如此大军包围之下,黄百韬也已经明白自己的结局,因此开始反思,他也不明白为何当初自己会等待第44军到来而错过了最好的渡河时间。同时也后悔为何不在那两天多搭建几座浮桥,能加速军队过河。最后就是想不明白李弥兵团为何不接应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2日,第7兵团在坚持了近两周后最终全军覆没,司令官黄百韬阵亡。而淮海战役的局势也逐渐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