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四野)拥兵百万,主力开出东北,进军华北地区与蒋军傅作义集团展开决战。四野45军时任军长黄永胜,带领6万精兵兼程入关,路上望着旌旗蔽天的四野大军,曾经豪气干云地说道:现在凭东北我军的实力,已经可以单独干老蒋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很提气,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也是事实。四野论实力确实是解放战争中最强的作战集群,当时无论敌军还是我军当中,都没有规模和火力能与四野媲美的战略大军。蒋军连连战败,当时已经不值得拿来和第四野战军比较。1950年第四野战军兵力达到顶峰:150万人。如果将对手换成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军,双方谁更强一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日军全国正规军仅100余万人,但其国内预备役及动员能力强大,全面侵华后,日军在华最大兵力数在200万人左右,规模超过巅峰期的第四野战军。尽管日军总兵力略占上风,但四野属于统一的作战集群,协同能力要好于倾国出动跨海作战的敌人,1950年的四野官兵多是百战老兵连战连捷,在战斗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作战心理上非常突出,单兵素质完全不在日军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器装备方面,虽然1950年中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但战争磨炼下初步具备了军工生产能力,解放战争时期的四野炮弹、枪械已经能通过自建工厂进行生产和维修,能够满足战争需要;且中国经过多年战争,1950年部队装备包含美械、苏械、日械,虽然制式不统一但成色不差,远远好于1937年的中国军队。第四野战军的炮兵优势尤其显著,已拥有上万门火炮,其中105毫米和155毫米美式榴弹炮,是1937年的日军没有的先进装备,能够在重火力方面略胜于日军。日军侵华时的陆军武器优势荡然无存,1950年的武器毕竟和1937年存在代差,日军当年的最大优势此时已经抵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战斗意志而言,四野和日军都很强,日军崇尚武士道精神;四野则拥有解放军部队的共产主义信仰,官兵勇猛悍不畏死。虽然中日两军作战意志相当,但解放战争后期第四野战军的战术素养已经在日军之上。解放战争中后期,林帅在全军当中最早提出我军的步兵作战原则及三三制的步兵作战战术,相对于纪律严格却战术呆板的日军而言,四野是有优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日军强在陆海空军种齐备。第四野战军是解放军的陆军主力部队,1937年日本海军实力全球第三,仅稍逊于美国和英国海军,在近海作战方面有巨大优势。战场若在东南沿海地区,则四野很大程度上会吃军种的亏。由于海军航空兵航程有限,日军航母的威胁停留在沿海省份,其1万吨以上排水量的大型战舰也无法开进长江等中国内河,因此作用被大大削弱,一旦战场在中原地区或大陆腹地,则第四野战军不落下风。日本海军力量的主要作用在于向中国大陆增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而言,四野的整体实力可以与日军对抗,能够持久作战甚至占据上风,这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也有体现:四野主力组成的13兵团,在西线战场将美军打得相当狼狈。1950年的美军自然是比1937年的日军强出许多,美军在四野面前尚且表现如此,何况日军?而这还只是我军一个战略集群的力量,如果以全国500多万解放军的实力和侵华战争时的日军对比,则有很大把握将当年的侵略者赶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