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昆明军区负责西线云南方向作战,指挥3个野战军10个步兵师及配属部队20余万大军,连续作战20多天,打进敌人纵深40-80公里,战区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歼敌168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沉重打击了越军,打出了国威军威。

昆明军区指挥的3个野战军中,歼敌最多和打得最好的是第13军,其次是第14军。实际上第14军负责的红河以东战场正面最宽、面积最大、纵深最远,越军防御也极为顽强,仗打得很是艰苦。负责红河两岸防御越军步兵345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其中将主力2个步兵团部署于红河以东防着第14军,还有二军区直属一个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援,可见这个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越军步兵345师虽然是主力部队,但战斗力却很弱,和第14军交手未久就顶不住了,放弃阵地逃跑,几千溃军沿着红河呼呼往南逃,一路还连抢带掠,弄得混乱不堪,怨声载道。后来这个师的师长被撤职,部队重新进行整顿,军官都闭门学习两个月,也是咎由自取。

打得比较顽强的倒是越军黄连山省地方部队,死守老街、班菲、拔坡、孟康、发隆等边境要点,凭借经营多年的坚固防御体系,同我军进行了反复争夺,打出了几场全线少见激烈的城镇攻坚战。最后虽然各要点均告失守,敌地方部队遭到沉重打击,但也拖慢了我军进攻速度,还给我军造成了不少伤亡。可惜,这些地方部队靠自己的牺牲赢得巩固二线防御的宝贵时间,却被不争气的345师轻易抛弃了。

整个作战期间,我第14军攻占了38个重要城镇和军事要点,最长距离打进80公里,歼灭和重创越军步兵345师及一批地方部队,共计歼敌4146人,缴获武器装备3200余件和大批弹药、粮食、被服等军需物资。同时,第14军伤亡也超过3500人,付出了很大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主要原因一是前边说的越军在边境一线经营多年,工事坚固,打得顽强,我军攻坚伤亡较大。另外也是我军战前补入大量新兵,训练严重不足,没有实战经验,作战初期遇到了很多未能想到的困难,有一个对战场环境的适应期,难免会付出代价。好在后来我军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战术,指战员们也有了实战经验,众志成城,越打越好,终于歼灭顽敌,横扫越北。

3月5日,奉昆明军区命令,第14军所属5万多部队开始撤回边境。该军首长开会研究,精心制定了回撤方案,并进行周密部署,要求各部队密切协同,互相掩护,边剿边撤,先撤一线,后撤二线,先撤步兵,后撤炮兵,严密监视当面之敌,以火力坚决拒阻越军追击,不给敌人以任何可乘之机。

在组织回撤的同时,根据上级指示,绝不能便宜了敌人,要将战区内敌人隐藏的物资全部搜出运回,并对各种军政设施进行爆炸破坏。于是第14军组织了几十支工兵大队,携带大量炸药等器材,统一计划,划分区域,在步兵、炮兵火力掩护下,有条不紊地实施破坏作业。战区内各种工事、楼房、军营、公路、铁路、油库、桥梁、隧道、通信设施、供电设施、工矿企业等,都在爆毁之列。但见一路撤,一路炸,到处炸声隆隆,火光冲天,残垣断壁,瓦砾成山。撤退的我军官兵看到如此情景,无不大赞一声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至撤军完毕前,第14军工兵大队共计摧毁敌人各种军政设施目标2800余个,严重破坏了敌人战争潜力,胜利完成了作业任务。而越军被我军打怕了,不敢上来追击,只好远远跟着,看着满地破败,只剩流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