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发生于1981年5月至7月的扣林山自卫反击战。

扣林山位于云南麻栗坡县的中越边境上,主峰海拔1700余米,高差很大,巍峨矗立,沟谷纵横,地势险要。扣林山东距著名的老山约17公里,同为重要的边境骑线点,向南俯瞰越南河江省的一条战略公路,成为一道互相联结的锁钥屏障。

根据历史上的界约,扣林山本为中越一家一半,分割清楚。然而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军卷土重来,必图报复,多处越界占领骑线点,其中就包括扣林山。越军在山上大修工事,驻屯兵力,并向我国境内开枪开炮,还派特工过来骚扰,甚为嚣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状态当然不会持久。根据形势发展及战略需要,解放军昆明军区部队奉命再次发起自卫反击作战,将重点目标锁定在了扣林山。昆明军区将作战任务交给第14军42师,要求进行周密准备,务必一战告捷,拔点成功,按时间按规定完成作战任务,尔后转入坚守防御。

侵占扣林山的越军为步兵313师14团。这个师是越军中比较年轻的部队,组建时间并不长。不过步兵14团的基础不错,战斗骨干多,实力非同一般。而且该团骄兵悍将,作风蛮横,所以成为侵占扣林山的急先锋。步兵14团以一个加强营担任一线梯队,沿扣林山主峰一线布防,团主力负责二线防御,并得到二军区一个炮兵旅的火力支援。越军在扣林山各高地上构筑了大量明碉暗堡及坑道、堑壕等工事,配置各种轻重火器,足量贮备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从而打造成为能战斗能生活的支撑点式环形防御阵地,摆出长期坚守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4军42师是昆明军区老部队,长驻大西南,对山岳丛林环境较为适应。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师猛打猛冲,身手不凡,突入敌境30余公里,歼敌1000余人,其步兵126团还打出了“二等功臣团”称号。

对于此次拔点作战收复扣林山,42师首长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以步兵126团打主攻,步兵125团担任预备队及军工保障任务,同时配属炮兵3个营另4个连及喷火、防化、高炮等分队,攻击部队总兵力8000余人,拥有82毫米以上火炮百余门,对当面越军形成4倍以上的兵力火力优势。

1981年5月7日拂晓,扣林山拔点还击作战正式打响。在强大炮火掩护下,42师各攻击部队分多路突进,冒着越军倾泻的枪林弹雨,沿陡峭山坡上流水冲出的沟坎奋勇前进。经过浴血奋战,当日收复扣林山主峰在内的多数阵地,歼灭越军2个连大部。但因扣林山地区连降大雨,严重影响作战,后续作战行动推迟了两周。5月22日,天气转晴,42师再次发起攻击,歼灭越军一个连,全部收复了扣林山诸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军步兵14团不甘心丢失扣林山,频频组织力量发起反冲击。我42师严阵以待,坚决将敌人打退。后敌步兵313师又给14团加强力量,还有一个特工连配合,继续向扣林山反扑。双方在两个月间大打小打,战斗多达300余次,越军伤亡惨重,筋疲力尽,还是无法得手,只好偃旗息鼓。

42师部队收复并坚守扣林山阵地共66天,彻底粉碎了越军的猖狂反扑,先后毙伤敌800余人,缴获火炮18门、枪械100百余件、子弹十多万发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胜利完成了军区赋予的作战任务。越军步兵14团一举被打残,不得不撤到二线休整补充,此后再未敢向扣林山发动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