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965年,蒋介石亲自迎接惦记一生的神秘女人,宋美龄不敢多说一句。

老蒋一向眼高于顶,这一年却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迎接一位神秘女性,还将其安置在自己的官邸当中,朝夕相见。宋美龄得知此事,压根不敢有任何反对意见。

这位神秘女性究竟是谁?她和蒋介石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美龄作为心高气傲的宋家三小姐,很是看重自己与家族的颜面。所以嫁给蒋介石以后,她对委员长夫人的身份非常在意,不允许丈夫身边明目张胆地出现其他女人。

不管老蒋背地里会做什么,至少在宋美龄面前,他不能堂而皇之地提起任何可能威胁宋美龄地位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一个神秘女人却是例外。哪怕宋美龄知道丈夫对此人惦记一生,她也不敢多置一词。

1965年,这个女人来到台湾,蒋介石亲自到机场迎接,十分激动。而且,他还把对方安排到台北官邸当中居住,与自己日日相见,一应生活问题都亲自过问。

宋美龄对老蒋的所有做法都一清二楚,她不仅没有明确提出反对,还陪在一旁毕恭毕敬地接待女人,展现出难得一见的诚恳态度。

她知道,蒋介石自从1949年败退台湾之后,就一直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来到台湾,这是蒋介石逼不得已的退路。他的心一直向往着祖国大陆,也一直做着反攻共产党的美梦。

为了实现野心,他甚至不惜妥协退让,割舍利益,与美帝国主义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和美国人,追逐的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目标。

他想战胜老对头,独掌中国大权,建立以国民党为核心的政权。但美国人想要的却是分裂中国,破坏新中国的政治秩序,甚至反客为主,将中国的领土吃进自己的肚子。

以利益为纽带的合作关系看似坚固,实际上脆弱不堪。老蒋虽然其心可诛,但总归还是没有忘记中国人的本分,不肯遂了美国的心愿。

与美国的合作濒临破产,再加上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共产党中央又陆陆续续释放友好谈话的信号,老蒋便不得不重新开始思考未来的道路。

台湾回归,祖国统一,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也是两岸同胞的心之所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希望能在自己尚有余力时,将台湾问题彻底解决。如果能不出动武装力量,推动台湾和平回归,这将是他们乐见其成的结果。

1958年,常驻香港的曹聚仁先生担当信使的职责,在两岸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在和他的谈话中,毛主席提到,只要蒋介石拒绝和美国合作,推动台湾回归中国,那共产党可以给予国民党充分的自由空间与话语权。

相比起1945年的重庆谈判,蒋介石无限限制共产党参政权力的做法,我党的格局显然更加博大,目光也更加长远。

对外一个中国,对内高度自治,这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基本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能够让蒋介石看到大陆的诚心,曹聚仁还特意跑了一趟溪口,拍了不少照片。

这里是蒋介石的老家,这几年,蒋介石身在台湾,心却始终惦记着此处。

中国人都渴望落叶归根,乡土情怀最是浓重。如果有办法,他恐怕也不希望自己终老于台湾。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才应该成为他的长眠之所。

曹聚仁是国共两党共同认可的朋友,他的信件也好,照片也好,对于蒋介石而言都是莫大的安慰。

看到老家熟悉的一草一木,蒋介石就不可抑制地想起了一个女人。他对此人惦记多年,始终因为没有陪伴在对方身边而感到遗憾。

这个女人为何能得到冷心冷清的蒋介石如此看重?

2

1965年,一神秘女人抵达台湾,蒋介石惦记多年,亲自迎接,宋美龄不敢多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究竟是蒋介石的什么人?

浙江宁波溪口镇,这里是蒋介石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他父亲的感情史很复杂,一生娶了三个老婆,不过不是同时,而是有先后顺序。

蒋介石由第三位夫人王采玉所生,和他父亲感情最好的则是第二任夫人孙氏。

孙氏有个哥哥名叫孙琴风,他的妻子又是蒋介石的亲堂姑蒋妙月。所以两家人算是亲上加亲,蒋妙月既是蒋介石的姑姑,又是他名义上的舅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琴风和蒋妙月心地善良,踏实本分,在蒋介石父亲去世之后,对他们孤儿寡母很是关照,常常伸出援手。

雪中送炭的情谊,往往能够让人珍视一生。虽然老蒋给外人留下的印象总是冷酷无情,但是在蒋妙月面前,他始终还是调皮又懂事的小侄子。

而在他心中,蒋妙月也和他的亲生母亲王采玉一样,是他最为尊重的长辈。

1913年,因为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失败,蒋介石不得不逃回老家,暂避风头。北洋军阀四处搜寻他的踪迹,无论他藏在哪里,都很有可能给无辜之人带去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不想连累亲人,可蒋妙月却不怕他的连累。

这个勇敢又善良的女人,千方百计的为蒋介石打掩护,帮着侄子与北洋军阀周旋,在巨大的风险面前也能从容淡定,面不改色。

如果说从前蒋妙月对蒋介石的恩情是雪中送炭,那么现在,这份情感就升级为了救命之恩。

军阀根基深厚,手中的权力庞大到难以想象。此时的蒋介石还不是后来那个在国民党高层呼风唤雨的委员长,根本无力与北洋军阀抗衡。如果继续留在国内,那他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北洋政府的阶下囚。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蒋妙月决定送他出国。经费问题无需担心,侄子没钱,她就变卖家产,鼎力相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可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变卖了家中20亩良田,将卖到的钱全部交到蒋介石手里,叮嘱侄子去日本留学,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份感情亲如母子,蒋介石终生不敢相忘。

在毫无保留的选择帮助他时,蒋妙月并不期待他的任何回报。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局势走向,姑姑也不知道侄子将来会成为一党领袖。她愿意帮忙,纯粹只是出于真心,没有任何功利的图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之外,真心最可贵。

中国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蒋介石也不例外。他本就是个最爱搞山头主义的政客,在发迹之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提拔族中亲属,生动诠释了裙带关系的重要性。

蒋妙月的丈夫孙琴风,被他安排到丰镐房当管家,专门掌管经济问题,负责银钱的收入和支出。这个安排足以证明,他对自己名义上的舅舅信任有加。

蒋妙月的养子孙经骧,也被他提拔为农民银行的发行主任,同样负责金融经济工作,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和蒋介石共事很不容易,在他身边,肉眼可见的高官干部,几乎全是他的亲戚朋友。拉帮结派,这样的事情在国民党内部极为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只要有空回家探亲,就一定会到萧王庙看望蒋妙月。不知道他们关系的外人如果看见他们的相处,大概会以为他是一个孝顺又有出息的亲儿子。

1949年决定飞往台湾之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家的舅母。他的母亲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去世,舅母在他心中宛如亲生母亲。

他无法心安理得的把老人一个人扔在老家,独自去往台湾,所以几次三番从旁劝说,希望老人能跟着自己一同离开,到台湾安享晚年。

可是对于一个故土情结深重的老人来说,他乡绝非安享晚年的地方。正所谓吾心安处是吾乡,蒋妙月舍不得离开奉化,更舍不下祖国大陆这片辽阔的土地。

所以她下定决心留下,即使日后生活艰难孤苦,她也绝不后悔。

此次匆匆一别,日后再相见的机会便十分渺茫。蒋介石常常为此感到心痛,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再侍奉于舅母膝下。

在大陆主动释放友好信号的前提下,他能等到这一天的来临吗?

3

1965年,宋美龄陪伴蒋介石迎接惦记多年的神秘女人,全程谨言慎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两岸并未开放交流,老蒋为何能接到自己惦记多年的亲人?

他能实现这一夙愿,多亏两个人的全力相助。

第一个人,他曾经的侍卫秘书汪日章。

汪日章的老家也在奉化,而且和蒋妙月夫妇俩也有亲戚关系。从名义上看,他和蒋介石还能以表兄弟相称。

老蒋将他视为心腹,他却无法完全认同国民党的执政路线。所以1949年,他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留在了祖国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和周总理曾经因为国共合作大事有过交集,后来也一直保持联系。或许在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1963年,汪日章回到老家,特意探望蒋妙月。在他眼里,这同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

当年蒋妙月大义凛然,在北洋军阀眼皮子底下帮助蒋介石脱险,变卖家产送蒋介石留学,这样的行为令他钦佩不已。

所以每次回家,他也总会惦记老人家的生活状况。

孙琴风死得太早,他们的女儿又已经出嫁,所以蒋妙月平时一个人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看到老人家辛苦的样子,汪日章心中也很难受。

无论是看在蒋介石的面子上,还是看在自己和蒋妙月的情分上,汪日章都不可能对此坐视不理。

他思来想去,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政府能酌情照顾蒋妙月,解决老人的生活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接到信件之后,对此十分重视。

共产党希望与台湾当局搞好关系,一次又一次释放善意,但蒋介石总有种种顾虑,合作推进并不顺利。

如果以蒋妙月为突破点,帮助蒋介石解决他最挂念的问题,把蒋妙月送到台湾与他团聚,应该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想法,使他相信我党的真诚和友好。

况且,就算没有蒋介石这层关系,我党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了出去,当然也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给孤寡老人提供帮助。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周总理都决定亲自过问这件事情。

他通过秘密渠道和台湾取得联系,把蒋妙月的情况告知蒋介石。老蒋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把老人家送到台湾,这正是周总理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总理迅速派人赶到奉化,将老人家接到上海,暂时安置下来。与台湾沟通完成后,他再安排蒋妙月的女婿王仁和陪同,把老人家送到台湾。

1965年,跨越海峡的“第一人”出现了。蒋介石提前等候,亲自迎接舅母,细心问候老人的身体,表现出了久违的孺慕之情。

老人家老泪纵横,看着面前的侄子泣不成声。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来到台湾,她虽然远离故土,但身边有人陪伴,生活有人照顾,能够与视如己出的孩子时时相见,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宋美龄一向知道丈夫对姑母的孝心,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她毕恭毕敬地守在旁边,帮着搀扶老人,做足了侄媳妇的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把蒋妙月安置在官邸,亲自侍奉舅母,为老人养老送终,成全了自己的遗憾。

不过,关于两岸和谈的事,尽管有了蒋妙月的契机,之后却仍然没能顺利推进。

蒋介石始终还是反动派领导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在共产党面前,总想着一较高下,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大局。

等到他真的愿意做出改变时,时间已经不等人。

1975年,老蒋离开人世。1976年,周总理和毛主席又先后撒手人寰。台湾问题仍然还是遗留问题,时至今日,依旧让无数中国人民牵肠挂肚。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