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2024年泰安市在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工作打算和新举措?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徐学森回答。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市卫生健康委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夯实卫健人才发展工作基础,聚焦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破难点、重引育、扬优势、优环境,努力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全力打造卫生健康人才高地,引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坚决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要求。健全完善人才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机制,推动“一把手”常态化研究推进人才工作。聚焦当前卫生健康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各级各单位“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谋划,站在一线前台,突出重点推进,着力抓出成效。持续围绕解决制约人才发展难点堵点,精准选题立项,聚力靶向攻坚,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重要人才项目、重大人才工程、重点人才引进工作机制,谋划解决人才发展中的资金、项目、科研等重大问题。建立党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创优人才发展环境。

加快壮大高水平人才规模。重点抓好高层次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育集聚,夯实医学高峰根基。坚持引培两手抓,加快推进领军人才集聚,组织实施标志性领军人才引进行动。坚持一事一议、柔性引进,特别是对省外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提早联系、积极争取、深入合作。积极参与面向“双一流”高校引进紧缺人才工作,主动与院校保持联系,及时发布岗位需求信息,通过邮寄招聘宣传资料、参加校园招聘会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将人才自主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建立完善培育机制。鼓励各公立医疗机构将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科研创新、人才招引、学科建设等。遴选一批临床或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建立单位培育库,持续跟踪培养。对一些重点人才,建立“一人一案”量身培养机制,集聚资源加速成长。

协同推进特殊领域和紧缺专业人才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卫生人才力量。持续做好公费医学生培养及使用。大力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开展“万名医护下乡村”和泰山基层名医建设。加快推动公共卫生人才提质增量,抢抓疾控机构改革机遇,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保障措施,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加快壮大中医药人才规模,抓好各层次中医药名专家、师承人才培养。实施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网底。立足于转岗培训、契约管理、招聘引进等形式,壮大全科、儿科、麻醉、急救、重症等急需紧缺人才队伍。

持续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抓好平台载体建设,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加快提升现有人才平台创新能级,依托市级重点学科、泰山医学科学院、泰山中医药应用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措施,打造一批吸纳培育高端人才和团队的新磁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优秀卫生健康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全力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持续优化职称评审服务,做好各类人才医疗保健待遇和医疗照顾政策落实,持续优化引才、留才环境。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洪涛 实习生 马蔚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