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日咳严重影响儿童健康

百日咳,又称为百日咳症或者百日咳综合症,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其特征是剧烈的咳嗽,咳嗽发作时伴有鸡鸣样回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600万百日咳病例,导致约39万儿童死亡,其中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百日咳曾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全面实施疫苗接种计划,百日咳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然而,近年来,由于病原体变异、疫苗保护效果随时间减弱等因素,百日咳的发病率有所回升。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2014年-2018年间,中国每年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在2万至5万。2024年1-2月,我国累计报告百日咳32380例,死亡13例,这两个月的发病数已接近2023年全年,报告死亡数则超过2018-2023年总和。

2.中医对百日咳的认识:

百日咳,中医称顿咳,亦名“顿呛”“顿嗽”,亦称“颅鹚咳”是指其症状而言;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又有“天哮呛”、“疫咳”等名称。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

本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尤多。患病年龄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则病 情愈重。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幼科金针中指出:“天哮……若见血,面青,饮水无度,吐脓腥臭,喉痹失声,惊痫皆至者,俱为不治。”中医在本病的临床症状及其合并症的预后等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

2.1病因病理

本病由外感时行疠气侵入肺系,夹痰交结气道,导致肺失肃降,为其主要病因病理。小儿时期肺气娇弱,易感时行外邪,年龄愈小,肺更娇弱,感染机会愈多。婴幼儿体禀不足,肺气娇弱,痰热蕴阻,肺热叶举,可兼见肺气闭郁,产生咳喘气促之肺炎喘嗽;但咳嗽虽在肺,久必殃及他脏;若痰浊内阻,痰盛生惊,则可见昏迷、抽搐之变证。

2.2辨证论治

本病由于受邪有轻重,以及患儿体质有不同,临床症状差异颇大。在辨证方面,可按初咳、痉咳、恢复期的临床表现进行论治,给予宣肺化痰、泻肺涤痰、润肺养阴之法。

(1)初咳期

症状:本病初起,一般均有咳嗽,喷嚏、流涕,或有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二、三天后咳 嗽日渐增剧,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但尚未出现阵发性痉咳,咳嗽以入夜为重,舌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疏风祛邪,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或杏苏散加减

属于风热轻证者,用桑菊饮加减,常用药如桑白皮、甘菊花、牛蒡子、杏仁、甘草、桔梗疏风宣肺;连翘、薄荷,疏泄风热之邪。热邪偏重,咳嗽较重者,可用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加味,如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百部、天竹子,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属于风寒轻证者,一般用杏苏散加减,如杏仁、苏叶子、荆芥、橘红、半夏、桔梗、甘草、生姜、百部等辛温发散,温肺化痰。寒邪偏重者,可用华盖散加减,如麻黄、杏仁、甘草、苏叶子、百部、半夏等宣散肺寒,温化痰湿。

(2)痉咳期

症状:此期以阵发性痉咳为主要症状,病程可长达二至六周。咳时连咳持续,日轻夜重,咳剧时伴有深吸气样的鸡鸣声,必待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 才得暂时缓解,但不久又复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加剧。重症痉咳每日可多至四、五十次,并可见眼角青紫及结膜下出血。婴幼儿时期还可引起窒息和抽风。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方中桑白皮、黄芩、川贝母清泄肺热,化痰止咳;法半夏、苏子、杏仁降逆化痰止咳;黄连、山栀泻火泄热。若痉咳频频,可酌加白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频作,影响进食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紫石英降气之逆;如呛咳痰少,舌红苔少者,加用北沙参、天麦冬润肺养肺;咳血、衄血,加鲜茅根、侧柏叶、景天三七凉血止血。

(3)恢复期

症状:痉咳缓解后,咳嗽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咳时呈干呛状,容易出汗,舌苔薄净或光剥无苔,舌质红;另一种情况为:咳声不扬,咳而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香,形体明显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

治法:润肺健脾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沙参麦门冬汤适用于肺阴耗损证。常用药如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生甘草,具有养肺润肺,生津润燥之功。加桔梗、杏仁有清肃肺气,化痰止咳作用。对咽干口渴、干咳少痰,舌红苔剥,因久咳而致肺燥者,宜润肺滋燥。汗多者加牡蛎、淮小麦敛汗护阴;有痰不易略出,大便较干者,加全瓜蒌化痰通便。

人参五味子汤适用于久咳后伤损脾胃之气者,常用药如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生姜、红枣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五味子收敛肺气,具有纳气益肾;麦冬甘润养肺。对治顿咳后期、气阴并伤之证,颇为适合。如容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可加用黄芪、防风以益气固表。顿咳初愈,肺气已弱,卫外不固,常因外感而致咳嗽增剧,状如顿咳,但非本病之复发。

3.百日咳中医防护

3.1“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扶助正气,固本,提高儿童人体免疫力。中药院内制剂、沐足、穴位按摩、熏艾、饮食调养,在家就能用!

3.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环境消毒、隔离措施、多通风;避人群密集、医院就诊戴口罩;勤洗手。

3.3食宜温,以阳和阴

忌食冰冷、生冷食物,咳时宜温,以阳和阴。

3.4“食有节,膳食合理”

“五谷为养,五菜为充” 荤素搭配,切莫贪食,甜腻之食。

3.5“动形有度,作息有常”

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排痰;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4.“蔚童医术”特色用药

“蔚童医术”是我院中医科创始人徐蔚霖主任医师的儿科学术思想统称。我院中医科“儿科疗法(蔚童医术)”入选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蔚童医术”凝结了儿童医院徐蔚霖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了一系列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的自制颗粒剂,且物美价廉、疗效确切、颇受患者好评。

(1)复方羌蓝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

组成:药物:蒲公英、板蓝根、黄芩、薄荷、淡豆豉、蝉衣、僵蚕、鸭跖草、白术,等。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各种流感、咳嗽、咽痛,等。

(2)麦芪益肺合剂

组成:黄芪、麦冬、党参、防风、五味子、乌梅、陈皮、白术、甘草,等。

功用:补气健脾、敛肺生津

主治: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恢复期、百日咳恢复期,等。

(3)宝根1号方

组成:党参、沙参、白术、白芍、生地、当归、仙鹤草、功劳叶、白扁豆、豆蔻(后下)、炙远志、五味子、生牡蛎(先煎),等。

功用:健脾补肺,益气固表。

主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临床缓解期、肺炎恢复期、百日咳恢复期,等。

5.小儿推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拿、捏脊治疗可以提高小朋友们的免疫力,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基本操作手法:可采用两指捏脊法或三指捏脊法,由下而上提捏患儿脊柱旁1.5寸处皮肤6遍,每捏3次向上提1次,提捏力度要适中。具体方法见下方录像操作。

6.穴位贴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敷贴天突、膻中、定喘、肺俞、足三里穴位温阳散寒,调理脾胃,恢复元气。

附:

1.科室简介

上海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传承上海市名老中医徐蔚霖教授以及董氏儿科学术思想。科室创始人徐蔚林教授以 “调治儿病、首辨阴阳;五脏为纲、肺脾为要;衷中参西、务求实效”为学术特色。2021年代表我院中医科诊治特色的“蔚童医术”被列入上海市静安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中医科特色专业方向包括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呼吸、消化、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疾病,治法独特,疗效显著。

中医科目前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高级职称6名,副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博士5名、硕士8名,是上海市儿童医院特色学科。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省部级人才项目及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上海交通大学科研课题多项,其中“水牛角代替犀牛角临床治疗紫癜”科研项目获得卫生部全国科学集体奖。

擅长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肾脏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IgA血管炎肾炎)、肾小管损伤、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IgA血管炎)和遗尿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厌食、便秘、慢性胃炎、腹泻、腹痛等;儿童精神情志疾病如多动症、抽动症,以及性早熟、湿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科室多年来持续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技术防治小儿呼吸道疾病;推拿、针灸治疗小儿杂病;氦氖激光治疗遗尿;蔚童医术春季助长计划等项目。并设有中医慢性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肾病、脾胃病、抽动症、血液病、推拿针灸、穴位敷贴等专科专病特色门诊。

作者:邹亚 景晓平 (上海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