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江西南昌一名高中生被押往刑场,执行死刑。倒在血泊中的这名高中生,年仅19岁,他被判死刑的原因竟然是反革命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高中生,究竟做了什么“反革命”的事,在当时被判重刑?这起案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生于高干家庭,为共和国感到忧虑

1970年,江西南昌的一名19岁高中生因“反革命罪”被判死刑,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会遭受如此的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被判死刑的高中生,名叫吴晓飞,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吴晓飞诞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吴晓飞的父亲,名叫吴亚雄,是一名投身革命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上海铁路公安局的副局长、南京铁路运输分局的局长和南昌市铁路运输局的局长,为共和国的铁路交通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吴亚雄身居高位,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成就是从何而来的。作为经历战火和革命的一代,他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知道今日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吴亚雄格外重视吴晓飞的教育,从小就和他讲述毛主席、朱德等革命英雄一辈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父亲教育和家庭革命氛围熏陶的吴晓飞,从小就养成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在15岁时,他更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领,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南昌当地的高中。

如果吴晓飞能够一直勤奋刻苦,努力认真下去,那么等待他的必然将是步入大学的殿堂,度过充实幸福的一生。无论后世的人怎么看,吴晓飞似乎都不会走上弯路,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在1970年时被判处“反革命”罪的呢?

这一切都要从20世纪60年代风云骤变的历史年代说起,在那个变化莫测的历史时期,吴晓飞和许多青年人一样,加入了拥抱思想的社会热潮,他们坚定不移地用自己热情洋溢的行动,想要拥护党、拥护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小就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吴晓飞,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嗅察到了一丝狂热的氛围,他担心眼下的形势,会把共和国推向一条偏执的道路。因此,年少时的吴晓飞,和他青年时代的父亲一样,开始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忧虑。

每当吴晓飞和身边的同学谈论起自己内心的隐忧时,他得到的仅仅是旁人不理解,甚至是嘲讽的目光,这让万分苦恼的吴晓飞,只好找来了自己的班主任严老师诉苦,希望老师能够帮自己打开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负责吴晓飞一个班级管理的严老师,是一名见过世面的知识分子,吴晓飞平日里是一个勤奋聪明的好学生,在得知吴晓飞心中的焦虑之后,严老师对他也是格外的心疼。

但碍于自己的身份和当时复杂的历史形势,严老师也不方便多说些什么,所以他鼓励吴晓飞,去学习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到各地走访考察,严老师鼓励吴晓飞,在融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后,他自然就能得知问题的答案。

在严老师的支持下,吴晓飞走访了包括江西南昌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县,在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思潮之后,吴晓飞离他想要得知的真相越来越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发现,许多人民群众可能在一时间的狂热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这场思潮中一些混乱的氛围,更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营造的结果,想到这里,吴晓飞就越来越对眼下种种不公的行为感到愤怒。

心潮澎湃的吴晓飞,决定用笔作为自己的武器,对这场让许多人迷失方向的思潮提出了大胆的质询。

吴晓飞想要将自己的文字能够刊登上报刊、杂志的版面,以此唤醒更多的人,但他每当将自己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送到相关部门时,他吃到的都是闭门羹,这更让这名敏感多思的少年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吴晓飞为自己的文字不能发表而感到苦恼时,一场厄运悄然降临在了他的头上,从此改变了他和他家庭的命运。

父亲离奇死亡,自己陈冤却被下狱

1970年,平日里学习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吴晓飞,因为“反革命罪”被判死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历史上的这起不公之案?这起案件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让人迷失自我的思潮,吴晓飞用自己的笔做出了许多质询和反思,但碍于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吴晓飞的稿件迟迟得不到报社、杂志社的通过,因此吴晓飞只好将自己这些倾注了心血的文稿藏在家中的抽屉里,等待着他们有机缘面向世人的那天。

但正是吴晓飞的这个无心之举,酿造了自己和家庭的悲剧。20世纪60年代末,因为吴晓飞父亲吴亚雄的市铁路局局长身份,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吴晓飞的父亲进行了“抄家”,不仅吴晓飞的父亲锒铛入狱,就连吴晓飞本人也受到波及,他藏在家中的这些文稿,也被人一并搜罗,成为了父亲吴亚雄“反革命”的罪证。

得知父亲深陷监狱之后的吴晓飞,内心焦躁万分,就在吴晓飞想要和上级陈诉冤情的时刻,吴晓飞的班主任严老师还有身边的亲戚都劝住了吴晓飞,告诉他不要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情况下,像吴晓飞父亲这样的人在当时被关押起来,仅仅是拘留几天,过不了多久就会恢复人身自由,最多就是受一点财产损失,家里钱没了什么不要紧,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在众人的劝说下,吴晓飞只好压抑住自己急躁的性子,每天日思夜想期盼着父亲归来。但令吴晓飞没想到的是,在半个月过去后,自己等来的竟然不是父亲归来的消息,而是吴亚雄在监狱中暴毙而亡的噩耗。

这条坏消息让吴晓飞五雷轰顶,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平日里身强力壮的父亲在监狱中人说没就没。那一年吴晓飞的父亲只有三十七岁,正是身强力壮的年纪,吴晓飞说什么也不肯相信,自己的父亲是在监狱中病亡的,直觉告诉他:父亲的这起命案之中,一定另有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吴亚雄过世后,严老师等人再也劝说不住吴晓飞的冲动,他不舍昼夜地奋笔疾书,向上级陈诉自己父亲多年来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父亲在监狱中蒙受的种种不公待遇。

同时,吴晓飞还将自己多年来心中的疑惑一并都写在了这篇陈情文里,不吐不快。在收笔之后,吴晓飞将自己这篇用血泪写成的文章,以“大字报”的形式张贴了出去。

吴晓飞发出的这篇文章,立即在南昌当地引发了深刻反响。吴晓飞的父亲吴亚雄究竟是不是一个好官,当地的老百姓心知肚明。多年来,吴亚雄在南昌市的铁路建设工程中呕心沥血,这才换来了当地百姓们出行便利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知吴亚雄蹊跷死在监狱中后,百姓们既对吴亚雄的身亡表示哀悼,也对这名少年时就经历丧父之痛的吴晓飞充满同情。

吴晓飞洋洋洒洒的这篇文章,让一些人坐不住了。当时,一名坐镇江西的少将,在拿到吴晓飞的这篇文章后感到十分惊讶,他当即一口咬定吴晓飞的这篇文章是“毒草”。当地的卫兵们立即将吴晓飞的这篇文章从公共场所撤了下来,并将这名年仅19岁的高中生关入了监狱。

在监狱中,吴晓飞从始至终都据理力争,坚持声称自己的父亲是一命顶天立地的英雄,自己也并没有做亏心事。他写的文章,他说的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热爱这个国家,他不想眼睁睁看着共和国从此走上一条偏执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吴晓飞这些发自内心的话,终究石沉大海。加上一些人搜查到了吴晓飞之前藏在家中的文章,吴晓飞一案还牵连了包括严老师在内的二十多名师生同学。

坐镇江西的这名少将在得知情况后,认定吴晓飞属于“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罪犯,在未经法庭公开审理的情况下,就判处了吴晓飞“反革命罪”,并要求予以立即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这名满腔热血的青年被卫兵押送往刑场,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

吴晓飞身后结局究竟如何

1970年,一名19岁的南昌高中生因反革命罪被判死刑,他身后的结局究竟怎么样?

在吴晓飞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天,有许多人前来围观——这并不是因为一些人想要看热闹,而是很多人对吴晓飞和他父亲的经历充满了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原本想要为父申冤,热爱祖国的青年,却落得如此下场,这不应该是他的结局。想到这里,许多人都对这名被判死刑的青年又怜又爱,但碍于当时的历史情况,很多人都敢怒而不敢言。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时,人们才再一次想起那个为了国家和父亲仗义执言,早早倒在血泊之中的少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决定让向来直言、敢言的黄克诚大将专门负责处理冤假错案一事,黄克诚在走马上任之后,表示无论案件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各个地方部门都要照常审理不误,公平和正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对过去十年案件进行复查的过程中,这名19岁少年被判死刑的案件立即引发了江西当地部门的关注,在得到地方部门上报之后,黄克诚也对此案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当地部门立即查明这起案件的真相。

经过一系列的顺藤摸瓜,逐一排查之后,19岁少年吴晓飞冤案真相终于水落石出。1980年,这名沉冤多年的热血少年终于得到平反昭雪,他和他的父亲不仅恢复恢复了名誉,他本人也获得了那个时代英雄模范的称号。

那么,曾经判处吴晓飞“反革命罪”,使吴晓飞最终身死的少将结局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名见风使舵的少将,在1971年之后就被实际免除了职务,1972年接受隔离审查。在20世纪80年代,吴晓飞等人获得平反昭雪的同时,他也受到了严厉的法律制裁。

时至今日,吴晓飞一案依然向我们彰显着法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性,对规则和秩序的遵守,是社会稳固和谐发展的基石。唯有将历史时刻铭记于心,才能让过去的悲剧不再重演!